9月19日至24日,中央统战部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组织八个民主党派的20名全国人大代表赴重庆视察当地法院法官工作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委员王明雯,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阎建国、郭粤梅,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副主委赵静参加视察。
视察团前往重庆市高级法院、梁平县法院、万州区法院分水法庭、重庆市二中法院、开州区法院汉丰湖人民法庭、沙坪坝区法院陈家桥法庭等12个单位,走进诉讼服务中心、与“溜索法官”座谈交流、旁听案件庭审,深入了解重庆法院在司法公开、便民诉讼、偏远地区诉讼服务、行政审判工作等方面情况,并对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在视察团总结发言中,阎建国建议,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司法改革中的监督作用。阎建国提出8点建议。一是重视对实施法官员额制后非法官尤其是落选法官职业的保障。员额制的实施,使法官队伍的选任和管理更加具有专业化的特色,不仅有助于实现以审判为中心,也使法官从与案件审理不那么密切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专注于审判本身,有助于提高法官办案水平和审案质量。但同时,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也要照顾到法官员额制改革未入额的法官及非法官的积极性和职业保障,保持法官队伍的稳定。二是对领导干部干预插手案件全程留痕。严格杜绝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严格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三是在全国范围全方位建立诉讼服务中心。不管是最高法院还是中院、基层法院和派出法庭,整个法院系统普遍建立诉讼服务中心,让不同地方的群众平等、无差别享受到司法改革带来的公正和便利。四是加大解决执行难问题。除了从技术上和制度上予以设计,执行力度也应加强,对于特别难执行的案子尤其要给予更多关注,注重多方配合,加强执行团队建设,探索建立信息化和综合手段。五是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创新司法调解方法,坚持以调解结案为工作重心,以“案结、事了、人和”的司法理念贯穿审判工作始终,大力宣传“溜索法官”和女子法庭的先进事迹,发挥示范和榜样作用。六是降低公益诉讼门槛。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和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对污染企业尤其是大的污染企业起到威慑作用。目前公益诉讼起诉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和地方检察院,而环保组织起诉案件很少,应加强检察院对环境诉讼监督力度,降低民间组织提起公益诉讼门槛,以实现对环境有力保护和治理。七是严格落实行政诉讼案件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不仅有助于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更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促进行政矛盾纠纷化解,同时也是对行政工作的司法监督和对依法行政的普法教育。建立行政机关行政诉讼案件集体旁听制度,让执法、司法同时在阳光下。八是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司法改革中的监督作用。更多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把“法院行”活动做成一个品牌,形成长效监督机制。
中央统战部、最高人民法院,重庆市人大、重庆市高级法院等有关方面负责人陪同视察。(穆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