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在京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
80年前,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历尽艰辛,一路跋涉两万五千里,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光明前景。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缅怀所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贡献的先辈,就是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万众一心、不懈奋斗。日前,九三学社中央在京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与会人员深情追忆那段峥嵘岁月,共话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纷纷表示要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篇章。
毛泽东信中的“各位教授先生们”究竟是谁?
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看到一封毛泽东早年的信函。信函写于1936年11月2月,当时,毛泽东收到一批来自北京大学的物品。计有10多只火腿,12块怀表和30多双布鞋。于是,毛泽东亲笔写了这封信函表达谢意。因为当时并不知道究竟是谁送的物品,因此这封无法寄达的信便留存归档。
那么,被毛泽东在信函中称之为“各位教授先生们”的,究竟是谁呢?事情还要从红军长征胜利刚到延安时说起。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起点。
红军刚到延安时,由于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停发军饷,加之连年遭受自然灾荒,致使根据地财政经济发生极大困难,军队供给濒于断绝,陷入没粮吃、没衣穿、没被盖的困境。
1936年11月的一天,中共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徐冰、张晓梅夫妇到访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许德珩夫妇在北平的家。交谈中,徐冰说,现在延安物资供应很困难,日用品和吃的都比较缺乏,尤其没有布鞋穿,大家都穿草鞋,也没有怀表。许德珩夫妇听了这些话,十分焦急,当即决定倾尽积蓄买些日用品和食品送去。于是劳君展与张晓梅等立即到东安市场买了30多双布鞋、12块怀表和十几条火腿等,与其它物资一起用一辆卡车送往延安。
毛泽东收到后,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说:“各位教授先生们:收到惠赠各物(火腿、时表等),衷心感谢,不胜荣幸!我们与你们之间,精神上完全是一致的。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正准备一切迅速地进到团结全国出兵抗日,我们与你们见面之期已不远了。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为中华民主共和国而奋斗,这是全国人民的旗帜,也就是我们与你们的共同的旗帜!”
许进在座谈会上深情回忆祖父许德珩、祖母劳君展当年的这段往事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大筑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许进深情回忆起祖父许德珩、祖母劳君展当年的这段往事。他说:“长征是中国现代革命的伟大史诗,我要把红军镌刻在悬崖峭壁上脍炙人口的标语写在心中,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恒动力。”
让长征精神化为永恒
九三学社郑州大学委员会副主委、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魏小杰在长征故地采风创作过程中,听到红军妻子盼夫归、几十年痴心守望的感人故事,创作命名为《盼》的雕塑作品,以此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她现场展示了作品图像并与大家分享了心路历程。
魏小杰创作的长征主题雕塑作品《盼》,参加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作品展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四川泸州教科所教研员朱发平带来了他潜心研究34年、自费编纂的包括分卷本4卷和合订本4卷,长达600余万字的《红军长征大辞典》。该辞典围绕红军长征各部活动情况,收录了人物、行政区划、社会组织和事件、文化5大类196小类、词条11102条,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反映红军长征的工具书和资料书。朱发平为大家介绍了长征精神、长征大辞典的研究编写过程,以及他本人在长征精神的鼓舞激励下,克服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困难,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坚持编撰辞典的艰苦历程。朱发平朴实无华的语言,甘愿牺牲、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动了在场参会人员。
朱发平在座谈会上介绍《红军长征大辞典》编写情况
铭记长征是为了更好前行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化工研究员高工朱良认为长征对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有教育作用,给我们很多启示。长征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体现了不唯上不唯书勇于纠错的理念;长征离不开统一战线, 离开统一战线,长征就不可能胜利,离开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不可能成功。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罗道全以长征精神与统一战线为题,阐释了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意义所在,论证了长征精神与统一战线的关系。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审译孙迎春从微观角度结合自身成长谈了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的意义。她说,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就是要学习红军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是要不为名、不为利,默默贡献、实实在在的去做一名社会主义建设者。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何深思通过查阅大量史料、观看纪念红军胜利80周年展览、听老红军讲述长征故事,揭示出长征的另一层特殊意义。她认为,长征实际上是对人民军队骨干核心力量的筛选过程;长征是对红军战士体力、精神、胆识、信念的历练和考验,经受住考验,他们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才能领导人民军队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领导国家从破败不堪走向繁荣昌盛。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肖丽媛讲述了军旅作家王树增所著《长征》一书的出版过程。她说,王树增的创作过程就是一次漫长而艰苦的精神之旅,他对史实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实际上就是对长征精神的当代诠释,令我本人深受教育,并立志践行与工作当中。
今天,重温长征精神,明确责任担当,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九三学社将与全国人民一道,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