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赵国藩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2月5日早7时,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我国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国藩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大连市殡仪馆举行。赵国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2月1日4时30分在大连逝世,享年93岁。

大连殡仪馆特大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赵国藩同志遗像悬挂在正厅上方,两条巨幅挽联:“土木结构一代宗师,钢混铸范千秋楷模”,垂立两侧。赵国藩同志遗体安卧于鲜花翠柏中,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大连市长肖盛峰,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马辉,大连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许波,大连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赵大光,大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熊博力,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悦,大连市副市长温雪琼,大连市政协副主席艾洪德,以及北京建筑大学、河南工程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有关方面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校友代表等各界人士,赵国藩同志亲属和生前友好等出席告别仪式。

赵国藩同志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张高丽、刘延东、孙春兰、赵乐际,以及胡锦涛、温家宝、吴官正、李长春、杨晶等分别致电或送来花圈表示哀悼。教育部长陈宝生,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辽宁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陈求发、省政协主席夏德仁,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大连市长肖盛峰等也分别以不同形式对赵国藩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并向家属表示慰问。

中组部、中央统战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九三学社中央,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九三学社辽宁省委,以及大连市有关单位等发来唁电或敬献花圈。

赵国藩出生于1924年12月29日,山西汾阳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即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49年9月到齐齐哈尔铁路局工作,不久调入兰州大学水利系任助教,1950年8月任大连工学院助教并学习俄文,翻译了当时教学急需的苏联教材和参考书。抗美援朝期间,赵国藩借调吉林省公主岭810国防修建委员会任工程师,获吉林省一等模范干部奖章。赵国藩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54年后历任讲师、教授、结构工程学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合作研究,先后14次应邀赴瑞士、日本、捷克、美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是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30余所院校的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

赵国藩长期从事结构可靠性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 上世纪50年代就在国内系统介绍了极限状态设计理论,60年代在国内首次提出用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安全系数,提出了结构可靠度计算的实用分析方法及荷载、抗力统计模式,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其著作《工程结构可靠度》发行1万余册,为我国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编制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赵国藩曾承担7项国家重大工程关键技术中的10项攻关子题,为制定我国水利水电、港工、建筑、桥梁等专业工程结构规范,解决四川二滩拱坝、贵州东风拱坝、贵州普定碾压混凝土拱坝等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大工程项目中关键技术问题,做出重要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6项。

赵国藩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等国内重要学术职务,以及《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等国内重要期刊及《水泥混凝土复合材料》等国际期刊编委。赵国藩先后30余次应邀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或主席团成员等职务,任《亚洲混凝土模式规范》国际委员会执行委员及第6届国际会议主席。赵国藩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为人谦和、处事公正、关心同事、关爱学生,提倡学术研究与道德修养并重,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培养了87名硕士研究生、75名博士研究生及10名博士后,主编或合编规范7本,专著19部,获第8届“陈嘉庚技术科学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辽宁省功勋教师”、“辽宁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