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8日讯(记者 佟明彪)3月7日,中国经济两会特别节目——“代表委员谈文化”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姜刚杰就文化扶贫的话题进行探讨,他表示文化扶贫,应该要改变过去文化“三下乡”等比较简单的形式,要注重长期教育和文化扶持,让贫困地区的人们有要改变贫困的愿望和主体的意识,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脱贫的活力。
姜刚杰认为,贫困和文化缺失有一定的关系,“越穷,教育程度、文化素质越低,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他提出文化扶贫应该改变过去简单的文化“三下乡”等比较浅的形式。要转变方式,注重长期教育,还要扶持文化,“除了改变基础设施以外,要从精气神方面提振当地人们的精神和信心,然后使他有要改变贫困的愿望和主体意识,这样才能激发他的活力。”
姜刚杰还介绍称,贵州省的相关部门已经就“大文化助推大扶贫”的观念形成了共识。“贵州省委出台了一份文件,要建设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强省,按照文化育民、文化利民、文化惠民最终实现文化富民这四项工程来做。”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8日讯(记者 佟明彪)3月7日,中国经济两会特别节目——“代表委员谈文化”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姜刚杰就文化扶贫的话题进行探讨,他表示文化扶贫,应该要改变过去文化“三下乡”等比较简单的形式,要注重长期教育和文化扶持,让贫困地区的人们有要改变贫困的愿望和主体的意识,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脱贫的活力。 >>>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姜刚杰认为,贫困和文化缺失有一定的关系,“越穷,教育程度、文化素质越低,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他提出文化扶贫应该改变过去简单的文化“三下乡”等比较浅的形式。要转变方式,注重长期教育,还要扶持文化,“除了改变基础设施以外,要从精气神方面提振当地人们的精神和信心,然后使他有要改变贫困的愿望和主体意识,这样才能激发他的活力。”
姜刚杰还介绍称,贵州省的相关部门已经就“大文化助推大扶贫”的观念形成了共识。“贵州省委出台了一份文件,要建设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强省,按照文化育民、文化利民、文化惠民最终实现文化富民这四项工程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