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阎建国:决战之年 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司法改革的红利


2017年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决战之年。回望2016攻坚之年,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领导下,全国各级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众多举措取得了诸多成效,无一不体现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方便群众诉讼的指导思想和理念。2016年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的阶段性进步,正是在尊重司法规律和司法特点,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基础上积极创新,稳重求进的成果。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推出的43个改革项目成果文件涉及司法改革的方方面面,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推行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基础性改革。推动司法责任制、人员分类管理、 职业保障和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管。具体包括推动地方司法机关财物省级统管制度改革,以去司法活动中的“地力化”,减少地方干预;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和职业保障制度,推动法官专业化、职业化的员额制改革,不仅利于责任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也将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的问题;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和人权司法保障机制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包话内设机构改革、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实现了最高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减少了不当司法干预;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解决“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问题;健全错案预防、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强化律师依法行使执业权利的制度保障;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的司法程序,切实保障人民合法财产权等。

三是推出立案登记制、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解决“执行难”等司法执法便民利民举措。立案登记缓解了“立案难”的问题;诉讼服务中心为百姓提供了更加便利、人性化、公开公正的“一站式”司法服务,让当事人在诉讼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最高人民法院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诉前保全”在业内被广为称赞;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让每一个有法律需求的人都享受到制度保障。

四是拥抱时代,与时俱进,用科技提升司法效率和质量。利用网络和大数据等手段,打造智慧法院和推进司法公开平台、信息化建设。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公开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和中国庭审公开网,更好地满足了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起到了以公开促公正的作用,也更加督促法官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刑事速裁程序、简易程序和小额速裁程序提升了审判的质量和效率,也进一步促进了公平正义的实现。

除上述成绩外,最为人瞩目、也是对社会影响极为深刻的成就还是对近几十年来重大冤假错案的平反。这离不开最高人民法院对司法正义的坚持和追求,离不开办案法官在面对各种压力时的坚定。

对冤假错案的平反,以及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系列举指,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最高人民法院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进而对中国法治的未来更有信心和希望。

对于今后的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巩固改革成果,作为一名法律人,笔者有以下几点期待:

重视各级法院持别是全国各地的基层法院对出台的各项司决解释、文件、措施贯彻执行的力度,建立对新制度、措施实施的监督、考核机制。这几年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大量好的制度和措施,但在实践中发挥的效用还留有余地。比作出完美的制度设计更加难的,就是对其的有效施行。应该尽量让诸如为解决“执行难”的“诉前保全”等好措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加大法院的信息化、科技化、现代化建设,以科枝促进司法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严厉打击网络犯罪、高科技犯罪,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活动呈现出高科技、网络化趋势,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行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保护人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害,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希望纠正一批关于产权平等保护的错案,坚持有错必纠。2016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也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和《关于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工作实施意见》,希望对以往相关产权错案进行纠正,对历史遗留问题集中予以解决。加强对产权的保护,将有利于激发各类经济主体创新创业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加大环境诉讼及公益诉讼类案件的受理数量和范围,降低对环境公益诉讼受理的门槛。通过这一举措,使未能通过行政执法有效约束、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企业都能得到司法的审判,提高环境违法企业的违法成本,让企业为环境污染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探索使行政执法部门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被告更为简单,对于其渎职不监管、放纵环境违法、监管失职及监管不到位等行为,承担相应的司法和行政双重责任。

进一步完善对冤假错案的纠错机制,降低案件尤其是刑事案件的再审门槛,拓宽冤假错案的救助渠道。期待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大在平反冤假错案方面的力度。冤假错案不论大小,都关乎百姓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只有尽可能地消灭每一个冤假错案,才能说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公平正义。有错必纠,或将成为司改最突出的责献,也是对司法改革最无声的宣传和支持。

加大对司法改革成果及各项方便群众诉讼措施的宣传力度。在司法改革之际进行广泛宣传,是全民普法教育的最好契机。期待法院加强面向广大群众的司法改革宣传,可以在群众基础较大的节目、受众广泛的媒体上进行司法改革系列的普法性宣传,也可尝试制作短小的普法宣传片。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群众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在司法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之际,期待人民法院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地推出和细化一些改革措施,加强对改革措施的贯彻执行力度,让改革的红利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笔者愿和所有爱国人士、民主党派及法律人一道,共同为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文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市信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