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6日,贵州省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赴六盘水市开展大扶贫专题调研。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法律专门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北京市信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阎建国参加调研并建言。
调研组先后深入到盘州市、水城县和钟山区,实地察看岩博村整村脱贫工作情况、天富刺梨基地“三变”改革情况及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易地扶贫搬迁红果安置点项目实施情况、玉舍镇海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千户彝寨)建设情况、玉舍森林公园滑雪场建设情况、猕猴桃酒厂生产经营情况、陡箐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情况以及梅花山综合开发建设情况等,并与六盘水市人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听取扶贫工作情况介绍,就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阎建国在发言中提出6点建议。一是加强扶贫资金民主监督。从近几年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案件看,缺乏监督是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加强对扶贫资金收支合法性、合理性和使用效益的监督,健全相关制度,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使之阳光透明、监管有力、物尽其用。二是发挥电子商务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一些贫困地区优质农副产品丰富,产品质量好,地方特色明显,在线上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农户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购买物美价廉的农资。建议出台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扶持政策,积极帮助农户搭建销售平台,组织培训相关工作人员,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三是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建议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精准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政策举措,聚力打好教育扶贫教育脱贫“组合拳”,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术学校,有效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四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石,不仅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通过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一些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缺乏居住环境恶劣,极大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议完善社区排污排水、垃圾收集处理、文化图书室、医务所、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改善贫困地区公共环境。五是脱贫攻坚贵在精准。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守住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条底线,使推进扶贫开发的过程,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让贫困群众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具体情况,做到针对不同的贫困状况,采取有针对性脱贫措施。六是加强脱贫攻坚宣传。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宣传,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充分展示脱贫攻坚成效、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旅游项目+移民搬迁”模式对脱贫攻坚具有积极带动作用,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委委员唐世礼,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再勇,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龙长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总工会主席袁周等20名代表参加调研活动。(穆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