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东湖畔、行吟山水间”,28.7公里的东湖绿道今夏惊艳了武汉。
东湖绿道是武汉最大的开敞性城市公园,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地标,我国首条城区内的5A级景区绿道,联合国人居署和国际规划大奖垂青的世界级工程;她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武汉市民热切期盼、新闻媒体高度聚集的民生工程,她是响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新的五大发展理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号工程”,她向世人展示了武汉的全新建设和管理理念,她凝聚了建设者们的智慧和心血,她是九三人的骄傲。
“环东湖绿道工程不仅仅是市政工程,更是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我们要按照市委提出的以‘千年之作、传世经典’的信念,将她打造成最美丽、最幽静、最具湖光山色、最富人文气息的滨湖绿道。为此,我们要建立强有力的工作专班,以‘武汉情怀、精准理念、工匠精神’为要求,自我加压;编排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一旦确定要严格按照节点目标推进……”东湖绿道建设专班会议室里,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环绕。那是武汉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武汉市委会主委,东湖绿道建设的总指挥梁鸣发出的号召。他说,28.7公里东湖绿道是用脚丈量出来的。
参与项目建设的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建筑师、九三江岸区工委四支社社员李冰带领的设计团队,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责任之心,进行全线踏勘和研究,根据服务半径及游客容量分析,设置驿站35座,园林小品40座。而在一项工程里,集中设计完成如此大数量的建构筑物单体设计工作,实属罕见。这是九三人的骄傲,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执尺为其规,握笔划其向”,凭着这样的精神,武汉市土地利用和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江南分中心主任、九三武昌区工委副主委亢德芝完成了东湖绿道建设的全规划。她踩着泥巴走进动物都难以进入的地方,惊叹野趣横生的自然美景如此之近,为了将生态自然保护与游客需求更好地结合,她问诊专家、问诊市民、问诊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反复调整规划设计,仅就规划设计断面的标准,就进行了多达8次的修改与调整。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创意分院院长、九三江岸区工委四支社社员杨逸是武汉设计院中最年轻的分院院长,他和他的团队承担了东湖绿道全线研究和门户景观——楚风园的设计任务。他们每天现场驻扎,即时解决问题,从建筑控制到环境融合,从设计蓝图到植物种植落地,一砖一瓦,一步一景,都凝结每个人的匠心和情怀。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九三武昌区工委委员韩尚才是一名资深的工程经济专家,人称造价“铁娘子”。为了更好地发挥“经济参谋”作用,提出最优资金方案,她克服小儿麻痹症左下肢身体缺陷,利用周末时间,带着设计方案,让家人陪同往返实地考察,徒步时间长了腿疼得受不了,她咬牙走走停停,以锲而不舍的毅力掌握实地详情。
武汉方正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九三硚口区工委委员朱芳,接到项目开工任务时,距离绿道向市民开放只有一个月了。施工条件严重不足:没有完善配套运输材料的道路、没有地方安置工人、没有生活设施、甚至没有电……朱芳带领团队以人停工地昼夜不停地效率赶工,为了确保施工用电,朱芳租来柴油发电机,天寒地冻不舍得用电来烧开水。无数个冷风冷雨的夜晚,工地灯火通明,克服一切困难,圆满完成工程任务。
传承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之精神,绘就“世界级”山水人文画卷。集武汉九三市委会全社之力,集规划、设计和建设等领域多位九三社员的智慧和心血,是大雅东湖美景背后,最暖的亮点。(本文刊载于《中国统一战线》201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