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15日在京召开“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专题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首席风险官赵海英,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大学金融学讲席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参加会议并发言。
汪洋在讲话中强调,防控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是必须打好的攻坚战。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专题协商会选取这一议题开展协商,是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体现。要更好发挥政协协商平台建言资政和宣传党和政府政策主张、凝聚共识的作用,把专题协商会这一民主形式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刘鹤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和金融风险处置取得积极成效,金融开放步伐明显加快。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与严格监管政策有效组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决治理金融乱象,补齐制度短板,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改革和优化金融体系,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风险防范化解责任制,坚决惩治腐败。要建立良好的行为制约、心理引导和全覆盖的监管机制,使全社会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强调,我国有诸多有利条件,将以改革发展的办法主动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赵海英从国际金融视角谈到对中美关系和贸易谈判的看法。她认为,目前中美关系和贸易谈判非常受关注,如果把沟通和谈判比喻为一场摔跤,出手的力度和结果会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是综合实力,二是当下状态。进入2018年,随着美国经济正常化逐步走向轨道,而且新任美联储主席、经济政策等也基本明确后,其经济健康状况也在进一步提升,美国经济可能会进入一个比较强势的阶段。对我国来讲,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是金融体系还不够成熟,运行不够顺畅。在外部环境的调整下,还需要特别关注几大风险问题:一是人民币汇率和资本市场稳定,二是香港的汇率和金融稳定,三是机构调整期间的政策衔接和协调,四是政策沟通和政策预期管理。管理好所有的预期,才能使我们在双方博弈过程中,取得优势地位。金融市场是个发展中的市场,在金融领域,我们迫切需要供给侧改革,进行产业升级,大力提升资产管理质量。其中,有好的投资者非常关键,因为好的机构投资者能保证资本市场中定价更合理,市场的大起大落也更容易纠正。机构投资者质量的提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来源。我们既需要短期资金,也需要长期资金,目前我们比较缺乏长期资金,包括各种退休基金等。二是产品的多元化。建议借鉴国外经验,进行产品提升。
金李在发言中认为,应引导资金流向核心高科技产业。随着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推进,资金从炒作房地产等虚拟投资退出。这些资金如果不加以妥善引导,可能会冲击金融市场,带来其他资产价格的暴涨暴跌。如果能够把强大的民意支持转化成对核心高科技的长期投资,可以兼顾化解金融和实体风险,也使得千家万户的长期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更加高度一致。为此,建议:一是发行支持高科技的长期特别债券,补充国家投入。其中一部分通过可转换优先股形式实施,即允许投资者在一定条件下转换成对成功投资项目的股权。这样既可以共享成功的回报,也可以提升社会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例,降低杠杆。二是政府投资于市场化运作的引导基金,由它们转投于核心高科技企业。一旦某项研发取得成功,政府以较低收益平价退出。政府的让利可以提升基金收益,提升其投资意愿。另外,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国企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三是鼓励核心技术和应用开发企业相互持股,打造荣辱与共的生态体系。对符合条件的核心技术,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其他开发机构进行配套的应用性开发。通过政府采购和对企业用户采购进行补贴等方法,提升早期用户对国产技术的使用积极性。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主持上午的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辜胜阻在会上发言。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何厚铧、陈晓光、夏宝龙、巴特尔、刘新成出席会议。人民银行负责同志介绍了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建议,与委员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