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类以系统性、复合性、活态性为主要特征的特殊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闵庆文介绍说。
闵庆文认为,生态循环性的农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安全的保障,对我们传承农耕文化、体验农事劳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和法律支持,缺少专门、持续性的科研投入,让研究成果难以支撑发展需要。更让闵庆文感到惋惜的是,随着日、韩等国的重视,我们的领先优势在缩小,甚至一些起源于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被抢注。
闵庆文建议,对已认定的全球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给予重点支持,鼓励遗产地充分依托生态、文化与景观资源发展多功能农业,推动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以及地理标识产品的打造。同时,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基础性研究。设立针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研发项目,重点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结构、功能、价值、濒危性与发展潜力、保护与发展途径等开展研究与示范。让农业文化遗产在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绿色发展、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转载自《团结报》2019年3月18日 02版,记者 王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