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缅怀|隐姓埋名20余年为国铸核盾的“核司令”


他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是忠诚奉献、科技报国的
“两弹一星”元勋。
20余年间,他扎根戈壁,隐姓埋名,
为国开利甲,两弹裂长空。
2014年,他走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2017年,他荣获中央军委颁授的“八一勋章”。
他,就是九三学社社员、“核司令”
——程开甲

图片


今天(11月17日)是程开甲逝世4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一起缅怀一生为国铸核盾的
“核司令”程开甲。



立志科学救国


1918年8月,
程开甲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殷实家庭。
正如祖父为他取名“开甲”,
家里对他寄予厚望,
希望他“登科及第”。
1931年,
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那时13岁的程开甲刚刚成为一名中学生。
侵略者烧杀抢掠的行径深深刺痛了这位热血青年,
他便开始阅读各种名人传记,
被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打动,
渐渐萌发了长大了也当一名科学家的理想。
 

图片

1937年,程开甲毕业于浙江嘉兴秀州中学。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
然而,那时的中国正遭受日寇蹂躏,
泱泱中华之大,安不下一张供学生安心读书的课桌。
他在日记上曾留下了
这样一段文字:
“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
拯救中国的药方:科学救国。”
从此,“科学救国”的信念就在他的心里深深扎根。
在浙江大学读书时,
程开甲受到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苏步青等大师们的
教诲和指导,
三年级时,程开甲就攻克了被认为不可能做出的《保角变换面积的极小值》,
后来,又独立完成了几篇全新的研究论文。


一片丹心向祖国


1946年,经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推荐,
程开甲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来到爱丁堡大学,
成为被称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的玻恩教授的学生。
 

图片

1947年,程开甲(后排左1)与导师M.玻恩教授(前排右1)在一起。


在导师的指导下,
他先后在英国《自然》、法国《物理与镭》和苏联的学术杂志上
发表了5篇有分量的超导论文,
并于1948年与导师玻恩共同提出超导的“双带模型”。
1948年秋,
程开甲获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在英国求学期间,
由于国家贫困落后受欺负,
身为中国人,程开甲在国外也备受歧视,
他也深感愤慨和愁闷。
但1949年发生的一件事,
让程开甲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1949年的一天,程开甲在苏格兰出差,
他看到电视播出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在
长江游弋阻扰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遭解放军数十枚炮弹击伤、举起了投降的白旗。
“我当时真是高兴啊!我就知道,我们有一天能够这样子的!”
90多岁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程开甲还历历在目。
“就是从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1950年,程开甲决心回到祖国。
不少外国同学劝他留下,
对他说,
“中国穷,中国落后”等等。
但他当即回答:“不看今天,我们看今后!”
于是,程开甲婉拒导师的挽留,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
毅然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
在他回国的行囊中,
除了给夫人买的一件皮大衣外,
全是固体物理、金属物理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隐姓埋名投身核试验事业


回国后,程开甲被安排在南京大学工作,
当时,南京大学的教授很少,
学校把他当作归国高级知识分子,
给他定为二级教授。
但在填表时,程开甲执意不要二级,只肯领三级的薪金,
他说:“国家还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我这份薪金够用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南京大学物理系决定开展金属物理研究,
学校把初创任务交给程开甲。
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
程开甲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由理论研究转入应用研究,
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
1960年,一纸命令,
程开甲调入中国核武器研究所,
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走入国家的绝密档案。
1961年,正当程开甲在原子弹理论攻关上取得重大成绩之时,
组织又安排他转入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核试验技术。
于是,程开甲进入“罗布泊时间”,
开始了20多年大漠深处隐姓埋名的生活。
 

图片

1966年,程开甲(左1)在核试验现场

在罗布泊,程开甲参与组织指挥了包括我国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两弹结合试验和首次地下核试验在内的各种类型核试验30多次;
20年中,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包括核试验场地选址、方案制定、场区内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
20年中,他带领团队利用历次核试验积累的数据,
对核爆炸现象、核爆炸规律、核武器效应与防护等,
进行了深入理论研究,
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
程开甲也被大家称为
“中国核司令”。

图片

 1981年,程开甲(左二)与同事研究工作。


20余年隐姓埋名,程开甲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
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最艰苦的时候,他甚至住的是用石头和黄泥垒起来的房子,
吃的是土豆白菜。
面对这些,程开甲却说:
“回国后,
我一次又一次地改变工作,
一再从零开始创业,
但我一直很愉快,
因为这是祖国的需要。”


以身许国不断耕耘


1984年,考虑到程开甲年岁已高,
组织将他调到北京,
任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
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顾问。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怀着赤子之心,程开甲还培养出10位院士和40多位将军,
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此外,程开甲还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四、五届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
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图片

 2018年2月,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看望九三学社社员、百岁老人程开甲。


1999年,程开甲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他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7年,中央军委隆重举行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将“八一勋章”颁授给这位杰出科学家……
面对这些荣誉,
程开甲却谦逊地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
2018年11月17日,
程开甲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苦干惊天动地事,
甘做隐姓埋名人。”
程开甲一生为国铸盾,肝胆赤诚,
他的一生波澜壮阔,风骨灼灼,
见证了百年中国荣辱,
也将个体追求融入国家命运。
“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韧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
这句程开甲曾写下的句子,
成为他百岁科学人生的真实写照。
让我们向程老致以崇高的敬意,
永远缅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