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迎接两会|赵雯:加快培养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


lhsb-20240301-003_b.jpg

知识产权大保护是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之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水平开放、建设科技强国题中应有之义。培养更多复合型国际化高层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是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的关键所在。

2023年4月,全国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学术研讨会指出,我国知识产权人才需求400万—500万人,现有人才规模约69万人。补足缺口,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亟待从本硕为主,转向硕博为主,着力培养能够适应国际知识产权领域激烈竞争、企业维权、国家安全需要,能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复合型国际化高层次人才。

1986年,国家教委将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列为法学二级学科,人才培养路径随之分成两条:一是法学培养路径。诸多院校设立知识产权本科,26所高校开设了知识产权法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点,取得可喜成就。二是交叉学科培养路径。融合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培养人才。

目前看来,双路径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偏重法律的知识产权法硕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难以满足对复合型国际化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不同高校、不同学科对知识产权“交叉学科培养路径”存在争议,对学科基本要素难以达成共识,甚至认为学科知识根基不牢,“什么都会点,什么都不精”,以致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不能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双路径培养模式各有特色,缺乏包容性,导致知识产权学科方向、核心课程与实践难以实现科学、系统、统一,学科“高峰高原”格局难以形成;《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设学术性与专业性紧密结合的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双路径呈并轨之势,很大程度上也凸显了专业学术师资与实务师资,尤其是具有国际知识产权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国际化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

知识产权学科具有“两种甚至多种学科交融”的特点,在知识产权领域国际竞争激烈、西方制裁频出的严峻形势下,高层次人才极其紧缺,将知识产权列为一级交叉学科、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2022年,同济大学按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支持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自主设立知识产权一级学科”的规定,自主审核设立知识产权一级交叉学科博士点并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知识产权列入一级交叉学科的试点已经起步。

为加快试点,培养更多更好的知识产权复合型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建议如下:

加快学科定位。组织试点院校,按照知识产权学科服从于服务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的要求,科学确定知识产权一级学科方向及二级学科设置,制定本硕博不同阶段的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与业务实践,分层指导,分类管理,实现培养模式与内容的科学化、体系化、统一化,尽快将知识产权提升为一级交叉学科。允许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和交叉学科毕业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

重视实务师资。国家知识产权局搭建知识产权师资库。选拔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特别是具有国外知识产权领域工作经验的知识产权学者专家,具有应对“侵权违法、长臂管辖、制裁打击、技术壁垒”丰富经验的行政司法人员、海外维权律师等,担任专职或兼职实务师资,提高实务教学的实用性与国际化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参照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并实施的高校国际组织师资出国留学项目和选派优秀学生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的经验,选派知识产权优秀教师和研究生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其所属机构参与师资留学和实习任职。

着力培养博士。重点引导和支持10所左右“双一流”高校设立知识产权一级交叉学科博士点,开通知识产权硕博连读通道,引导在职知识产权专业人员读博深造,培养更多熟练掌握运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的复合型国际化博士研究生。

(作者赵雯,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