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两会 | 全国人大代表陈玮:加快中医数字化建设,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


07uqoop3000-7sbn.jpg

随着疾病谱变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因素,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对于康复、养生保健等服务具有更高的需求,而中医则在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优势,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对于中医药健康服务提出更高和更多要求。《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措施,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重点强调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为中医数字化的发展营造新环境。

“借助数字技术的发展,医疗健康领域将未来愿景变成了现实,对居民健康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陈玮说,计算能力、算法模型、数据资源、微传感器等计算机基础技术日渐成熟完善,为中医智能设备的算法漏洞的填补提供了可能,可为中医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强大助力。

陈玮代表告诉记者,中医健康管理大数据是将中医药治未病、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形与神俱、药食同源等核心思想与现代健康管理学完美融合,通过对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发现或印证中医学理论中证候、体质、经络腧穴等中医指标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还原中医重要理论历史演化,凝练中医本体理论共识,提炼中医病症诊疗共识,结合知识更新,临床优势病种有关数据,形成中医大规模知识图谱,可为中医健康管理平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服务体系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持。

“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各项生理指标,在平台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养生方案,医疗机构也可以通过平台监测用户个人身体状况信息,随时发现具有潜在危险的患者,给予健康督导或者告知就医信息。”陈玮代表说。

人工智能的介入也为运用中医“整体观念”等思想指导健康管理提供可能。陈玮代表介绍,在赋能未病阶段健康管理中,通过便携式可穿戴智能化设备,检测收集相对高质量的身体体征信号,对人体健康状态进行智能化预估,以达到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在赋能已病阶段健康管理中,利用智能化训练手段,结合传统中医经验和较强的人工智能交互手段,帮助有长期亚健康、慢性病、身体残疾群体实现康复训练,并通过职能分析身体功能数据实时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由于自身数据模糊性、经验性的特性,目前仍处于‘小数据’阶段,而标准的统一正是将主观性‘小数据’融合成中医药客观化‘大数据’的桥梁。”陈玮代表指出,如何制定合理通行的中医药标准和推动已有的标准融入到医院等实际应用中,加速数据融合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此外,目前中医数字化设备存在智能程度不高,中医药人工智能人才不足等问题。“目前,较多中医数字化设备过分孤立了病证与诊断之间的关系。面对病情单一、诊断明确的疾病上,设备尚可给出较好的诊断方案,但面对较为复杂的病例,会突显出缺乏诊断的灵活性与变通性等问题。”陈玮代表表示,较多设备在数字化诊断上的作用没有显现,特别是符合脏腑辨证和气血辩证等传统中医辨证思路上缺乏有效衔接,且较多设备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无法进行基于概率论的自主学习与判断。

“目前进行中医人工智能设备开发的科研单位大多为中医药院校,团队中兼顾中医和人工智能两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是较为长期的缺口。”陈玮代表说。

对此,陈玮代表建议,有关部门应对中医数字化发展前景和实际研发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制定出具有学科特色的顶层规划和阶段性研究方向。

“名老中医在长期临证中形成许多经方验方,历代名家医案也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璀璨瑰宝,这些数据是中医传承中最基本、最可靠的知识载体,也是医学生学习的宝藏。”陈玮代表说,由于中医“千人千方”的特点,规划应着重提升技术的创新性和医疗活动过程中设备的灵活性,充分利用中医药数据库,发挥中医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和健康管理等功能。“鼓励易于脏腑辨证和气血辨证的中医多参数数字化人工智能项目,建立多参的数字化辅助诊断标准,利于中医数字化辅助诊断效果。”

“还应积极鼓励创建中医药数字化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加强社区中医健康小屋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医药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以低廉的成本、便捷的渠道获得高质量的生命健康保障。”陈玮代表说。

制定和推行权威、统一、规范的中医药数据标准是未来中医数字化发展的关键。

“可依托大量的临床诊疗数据,改进中医人工智能学习的灵活性,提高诊疗结果的可靠度,最大程度保证信息的客观性、规范性。”陈玮代表表示,通过建立标准和数据共享,不仅实现中医健康平台信息化的建立健全,更能掌握区域人口健康水平的数据变化和大数据分析,有助于临床疗效提高,并推动政府在人口健康领域重大决策的科学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有效服务于政府宏观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的建设。

此外,陈玮代表建议,系统调查供需双方对中医药数字化发展的实践需求和用户体验情况,科学优化模块和配置资源,减少中医智能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

“开发具有充分技术含量和普适性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在挖掘整理中医古籍、病案、方剂以及知名中医的诊疗思想、中医辨证处方经验、临床实践进行整合的基础之上,在规范的伦理法规及认责制度框架之下,形成辅助学习和辅助诊疗的中医健康服务系统。”陈玮代表说,关注数字化设备使用的落实,鼓励居民积极体验设备并开展中医数字化市场需求调查,使设备真正得到充分利用,真正服务于社会,推进中医健康服务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