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两会 | 叶正波:推动长三角在科创现代化上“先行探路”


00301157031_8fec1c92.jpg

叶正波在分组讨论会上

浙江在线3月7日讯(记者 陈雷)以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创造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举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全国两会期间,长三角这片发展热土依然牵动着大家的心。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创现代化,长三角有条件也应该在科创现代化上‘先行探路’。”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浙江省委会主委叶正波将目光聚焦在了长三角科创现代化上,建议以长三角科创现代化为主攻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引擎。

放眼东海之滨,长三角地区科技资源密集,汇聚着8所“双一流”A类高校和350余位两院院士,占全国比例分别达到22%和20%,世界500强企业中有三分之一在长三角建立了研发中心。在叶正波看来,这里创新动能活跃,拥有科创现代化的先发优势。而在科创现代化上“先行探路”,在统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上“引领示范”,在转化新质生产力塑造全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攫取国际竞争新优势上“辐射带动”,亦是新时期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基本内核与战略选择。

“在过去一年的履职中,我们对长三角科创现状有了一定了解,当前长三角仍面临着科技与产业对接不通畅、跨区域有组织的科创协同攻关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叶正波提到。对此,他建议从更好培育孵化高能级科创主体、构建发展高水平科创风险市场、改革创建高自由度与协同性兼容的中国特色科创制度生态三个方面发力,强化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硬核驱动力。

科技创新的主体在企业,要培育、孵化适应新一代创新规律的高能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主体,叶正波认为要继续支持数字平台企业发展。在他看来,以往“高校做创新、企业做产品”的机制容易导致创新链和产业链脱节,进入数字时代,数据是创新的“石油”,作为数据集大成者的“平台企业”是统筹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关键,长三角的数字平台企业众多,有条件通过支持数字平台企业引领性创新,再由平台企业带动、孵化周边企业创新,形成创新联合体,实现生态式发展。

创新之难,还在于高风险。叶正波注意到,企业融资过程中,金融市场往往倾向于风险低的主体,二者间市场运行逻辑相悖。如何筑牢企业创新的资金基石,构建发达、匹配、高效的科创金融市场?叶正波提出,可以“大力发展政府科创与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大力发展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市场,为分散创新风险、激励企业创新提供现代金融条件。

闯过风险关,企业还面临着设备不足、技术水平不够等科创难题。叶正波建议加快重大科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创资源共享环境。“像一些高复杂度的重大创新,需要大装置、大平台等条件支持,长三角应加快建设面向航空航天、6G网络、生物科技等前沿技术的重大科技装置,低成本向社会和企业开放,降低他们自由创新和试错成本。”叶正波说,针对“卡脖子”技术,可以构建更有力的长三角科创协同攻关模式,“此外还可以通过高水平国际科技交流与对话等方式,吸引国外科技人才集聚长三角,将这里打造成为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区和合作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