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山东省委主委程林: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发展蓝图,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九三学社省委会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引导全省各级社组织和广大社员统一思想和行动。一是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将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纳入社省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邀请省委党校专家或中央统战部领导解读全会精神,确保学深悟透。依托“九三学社大讲堂”平台,开展“全会精神进基层”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履职尽责筑牢思想根基。二是聚焦主责主业,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科技界别优势,围绕“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组织专家学者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围绕制定和实施山东省“十五五”规划,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三是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水平。深入实施“人才强社”战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务实作风推动社务工作再上新水平。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孙运锋: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将把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持续强化政治引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全省各级社组织和广大社员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奋进力量,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持续服务发展大局。围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决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聚焦“两高四着力”,围绕“1+2+4+N”目标任务体系履职尽责,深化“九豫科创”战略合作,在推进重点产业链群升级、攻关“卡脖子”技术、引进科技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精准发力。三是持续推进自身建设。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升“五种能力”,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努力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
九三学社广西自治区委主委彭健铭:全会为我们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点亮了前进的坐标,点燃了奋斗的引擎。九三学社广西各级组织将立足界别特色,以“满格”的状态、“顶格”的标准,把政治共识化为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大厦添砖加瓦;围绕广西发展大局,尤其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入调研,提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高质量建言,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主委高岭:社陕西省委将把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团结带领全省社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科研产业合作座谈会、碳中和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及陕西九三学社医疗服务团等工作机构作用,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科学制定陕西“十五五”规划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用实干实绩展现责任担当,切实落实“三好”要求,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奋斗。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副主委明东: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纳入“十五五”十二项重大部署,为在高等教育一线工作的科教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九三学社教育科技界代表,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努力把全会精神转化为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生动实践。
《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作为实验室主任,我深刻体会到只有让学科优势、先进技术、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才能做出真正有用的科研。下一步,我将对标全会要求,通过高水平建设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及中国脑机谷,全力推进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让“脑机接口”成为天津智造、中国创新的新名片,努力将学科与科研优势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优势。
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副主委陈蓉:《建议》多次提及“科技”、强调“创新”,并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专章部署,充分凸显了科技创新的核心战略地位。
作为深耕原子级制造领域的研究者,我深知这项芯片产业的“根技术”,正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长点,能将芯片特征尺寸推向原子尺度,实现算力千倍提升。为此,我始终践行“科研育人”理念:在实验室搭建跨学科实践平台,带学生参与原子精度制造的核心技术攻关;结合产业需求设计培养方案,重点锤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这正是响应全会“从‘培养优势’转向‘资源优势’”的实践探索。我将把参政议政与专业领域深度融合。开展专题调研,聚焦湖北光电子信息、汽车、大健康等优势产业,推动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原子级制造等未来产业的关键环节精准提案;搭建“产学研用”沟通桥梁,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光电子信息产业对接,助力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链条。将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为导向,把专业洞察转化为履职实效。
(来源:社中央宣传部据公开消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