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故园画忆》(暂定名)系列丛书征稿启事


社员同志们:

年逢寅虎,大地回春。恭祝您新春愉快!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乡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方兴未艾的拆与建大潮中,许多熟悉的街景、房舍、院落逐渐从视线中消失,它们所承载的中华文明、历史印痕也随之消逝,逐渐显现出千城一面、万村一面的趋势。正如四合院之于北京、碉房之于藏南、拙政园之于苏州、纳西古镇之于丽江、蒙古包之于内蒙古、吊角楼之于湘西、窑洞之于陕北,那些亭台楼阁、城垣庙宇、寺塔洞窟、古道运河、皇家陵寝、王府宅院、民居商铺……存续着一座座古城镇和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传统。在那些景观里,拉洋片、捏泥人、做纸鸢、织云锦等老行当,古琴昆曲、呼麦长调等传统歌舞,叫卖吆喝、喝茶听书等老风景,炒肝卷果、肠汤线粉等老吃食,逛厂甸、赛龙舟、祭妈祖等老习俗,文房四宝、针灸藏药等老物件,构成过去岁月里百姓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特色。

近些年,人们通过照相、摄影记录了不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但是,照片、录像是看见什么摄下什么。如果对象已经毁损、堆满垃圾,或是被“好心”地“修复”得面目全非,也只能原样录下。而与照片相比,绘画创作更灵活,可对被画对象做符合当时原貌的增改、删减,删去一些不宜入画的瑕疵,艺术化地再现当初的活动场景。例如:画四合院,可以去掉今人私搭乱建的小厨房,恢复原始格局;而画重庆的湖广会馆,又可以在如今空荡荡的戏楼、厅堂上增绘当年演戏、喝茶的场景、人物。尤其是对那些摄影技术出现之前已经消失或改变的文化遗迹和生活方式,借助画者之笔,在方寸之体、步幅之距记录下被画对象在脑海中的原貌,让其既拥有鲜活生命和文化内涵,又饱含绘画者的风格和才华,成为蕴含历史厚重感的艺术品。再者,绘画之人,笔下的点、勾、抹、染,无不带有他独特的思索和情感,所勾勒出来的画面,蕴含着绘画者的深情感慨。这是照片和录像所难以企及的。

有感于此,十几年来倾心中华文化遗产保护与抢救工作的学苑出版社,精心编辑、出版了《北京旧闻故影书系》中的《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京城民居宅院——郑希成钢笔白描画集》等。作者怀着对长期生活的城市的深爱,用画笔描绘出已经消逝的京城胡同、宅院。画面中,砖瓦间祖辈的故事、扶疏草木上儿时的欢笑,可谓“一草一木皆有情”。画册出版后,在北京、全国以及海外,数以千计的读者发表了真挚的感言,让我们在得到心灵慰藉的同时,产生了专门组织出版一套《故园画忆》(暂定名)系列丛书的强烈愿望。无论最后形成数十册、还是成百册覆盖全国的城镇、乡村的地域文化景观画册,它都将是我们这一代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建设所贡献的成果。

我们没有“今不如昔”的“九斤老太”般的情结,也很清楚现代化的城市、乡村建设可以给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我们只是希望历史不留下过多的令人遗憾的空白。我们认为:历史是要靠具体细致的鲜活场景和内容体现的,绝非仅仅是由冷冰冰的GDP数字、血淋淋的战争和政治所构成。我们只是希望通过今人的笔墨,让后人了解曾经存在过的景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中国大地上色彩纷呈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及绘画者在作品中寄托的感情,并从中想象先人们曾经有过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喜怒哀乐。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每一个或至少是大多数成员都重视自己民族、国家的历史,珍惜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才会引起外民族、外国的尊重和关注,才能让外国人对中华文化带有崇敬的兴趣,而不是带有殖民主义意味的猎奇式的兴趣。

我们的设想,获得了韩启德主席和邵鸿副主席的支持。为了付诸实行,我们特此发表征稿函,诚恳邀请各位社员,或是引荐您社外的亲朋好友,用画笔描绘我们的家园。如果您愿意与我们携手完成这项文化工作,请仔细阅读以下具体事项。

一、征稿内容和要求

(一)作品形式

1.每一册以一个城镇或村落(包括少数民族聚居区)、一种文化景观为主题,选取100-200幅画作,并配以相应的文字。

2.画作和文字。

(1)画作:采用白描、速写、素描、水墨等方式创作的黑白(单色)作品。

画作部分最好一册由一位绘画者完成。

(2)文字:结合画面,起到简要说明或抒发感情的作用,应当包括所绘主题的名称、地点、所描绘对象存在或流行的时间、创作时间,等等。字数最好不超过100字。此外,可以根据情况,每册书另行撰写一篇“前言”,字数以不超过1500字为宜。

文字部分可以由绘画者撰写,也可以由绘画者邀请他人完成。

3.作者需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经验,对于所描绘的地方要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了解(例如您的家乡、您长期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等等),注重选取代表当地特色的景观。

(二)作品的题材内容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古村落街区、古建筑等文化遗存(如:老城门、老街巷、老宅院、寺庙道观、渡口码头、坛庙陵寝、古道古桥、古塔古碑、梯田天坑)。

      

《京城民居宅院》(学苑出版社)     《消失的胡同》之大高玄殿   《一个画家眼中的湘西》之梯田

2.各民族有特色的礼仪风俗活动场景。例如:祭祀庆典(如:京西古幡会、泰山祭祀、苗族牯脏节、热贡六月会);节庆礼仪(如:傣族泼水节、土家摆手舞、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商市墟集(如:潘家园晓市、琉璃厂书摊、茶马互市)。

      

《一个画家眼中的湘西》之摆手舞     《消失的胡同》之琉璃厂东街(学苑出版社)

3.各地各民族有特色的生活方式或生活场景。例如:特色服饰(如:羌族披毡、藏族筒裙)、生活生产用具制作工艺(如:蓝夹缬、绘唐卡、斫古琴、扎纸鸢)、市井百态(如:票友唱戏、天桥卖艺、摆渡舢板、斗蟋蟀)、特色饮食制作流程(如:轧饸饹、舂年糕、窨花茶、酿青稞酒)。

         

《中国蓝夹缬》   《上海老行当》之编篾筐   《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之电车卖票  《老北京民俗风情画》

4.由于每一册基本上是以一个地方(城镇、村落或风景名胜)为主题,因此,一册中可以涵括上述三类内容。即:画作可以是描绘一个地方的整体风貌和民俗风情(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镇周庄),也可以是描绘该地某一类或几类内容(如:《京城民居宅院》专门描绘了北京的四合院)。以湘西的“芙蓉镇”为例:您可以画芙蓉镇的老码头,亦可画老街及老街上的场景等内容。

   

《一个画家眼中的湘西》之边城 《一个画家眼中的湘西》之湘西老街 《一个画家眼中的湘西》之凤凰北门

每本书的这些画作所反映的是一个地方或景观的局部,整套书的画作连缀,则交织出一幅全景图,从多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华民族丰富而悠久的文化遗产。

(三)画作规格

1.纸质作品尺寸为:

不小于210毫米×148毫米(相当于A5复印纸的规格);不大于420毫米×297毫米(相当于A3复印纸的规格)。

画作不要装裱。底稿不论采用与否,均退还作者。

2.符合制版要求的电子文件。即分辨率在300像素以上的TIFF或其他无压缩格式的清晰图片。

(四)文字稿

包括:与图相配合的文字;前言;作者简历(500字以内);以及其他附件(如:相对应的景观现状照片)。

(五)画作和文字严禁抄袭、剽窃。

二、征稿组织工作

(一)征稿活动由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学苑出版社主办。

(二)成立由专家学者、艺术家组成的编委会,特邀韩启德主席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邵鸿副主席担任编委会主任。编委会成员有(按姓氏笔划为序)(暂定):

王秋桂(台湾东吴大学端木恺讲座教授)、方李莉(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叶培贵(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魁立(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况晗(中国石化出版社美术编辑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严绍璗(北京大学教授 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范贻光(中国艺术研究院编审)、孟白(学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邵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岳庆平(北京大学教授 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主任)、郑培凯(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唐晓峰(北京大学教授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曹兵武(中国文物报社副总编辑)

(三)编委会下设编辑部,负责具体工作。编辑部主任:刘涟,副主任:蒋承华

三、征稿工作计划

(一)样稿征集。

首先,请您创作2-4幅作品,或者在过去已创作的作品中选取2-4幅作为样稿提交到编辑部。同时附该画册内容简介、预想目录、文字稿样稿和您的联系方式(通信地址、电话、电子邮箱等)。

样稿征集截止时间为:第一辑,2010年7月1日;第二辑,2010年12月31日;第三辑,2011年6月1日。邮寄样稿以邮戳时间为准,电子邮件以发件时间为准。

(二)确定选题与作者。编辑部通读样稿并整理出意见,提交编委会确定选题。编辑部在收到样稿一个月内通知作者其选题是否入选系列丛书计划。

(三)确定创作计划。编辑部在发出选题采用通知书后,与作者商讨创作计划、交稿时间。

(四)退还稿件。所有画稿的手绘稿在正式出版后30天内退还作者。

四、出版工作计划

(一)根据创作计划要求,作者进行创作,按时交稿。

(二)审稿、修改阶段。编辑部审读收到的作者齐、清、定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与作者商讨或退改,达到基本的出版水平后,进行编辑加工、排版、校对。个别重大事宜提交编委会讨论决定。

(三)签订出版合同。在审稿、修改阶段结束后,学苑出版社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包括商定稿酬及赠送作者样书事宜。

(四)正式出版。

五、宣传推广计划。

(一)举办大型展示推广和评奖活动。计划在每一批(每一辑)画册出版后,举办大型展示推广活动,并联系不同媒体在全国和世界范围进行宣传。整套丛书出版后,将联系中央相关部委和学术、文化团体举办一次评奖活动。

(二)举办展览。出版作品中的佳作,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如画作较少,难以独立成书以及时间原因等)未能出版的佳作,征得作者同意后,将在北京专门举办一次展览。

六、联系方式

(一)投稿地址:

1.纸质作品邮寄地址:中国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学苑出版社《故园画忆》(暂定名)编辑部,邮编:100079;收件人:陈俊、杨雷

2.电子版作品(画作的电子文件)投稿信箱:xueyuanhc@163.com

(二)联系人:蒋承华(010-82552808)、陈俊(010-67609209)、杨雷(010-87613742)

特别声明:参加征稿活动和出版不收取任何费用。

十分感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大力支持。

 

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

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

学苑出版社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