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苏薇薇:科技扶贫战场上的“花木兰”


近日,2020年新会“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广东新会举办。在现场,除了往来不绝的供应商与采购商,还有一个特殊的身影——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苏薇薇教授。她在现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客商讲解新会陈皮的药用价值,“中大教授带货”成了丰收节会场上的亮点,让老乡们订单不停。

微信图片_20210113095913.jpg看似文弱的苏薇薇,在科技扶贫战场一“干”就是20年!她带领团队研究开发中草药,实施科技扶贫。英气飒爽的做事风格让她有了扶贫“花木兰”的称号。她说:“科学家的研究来自于中国大地,它的去向必然是服务于人民。这是科学的目的,也是科学家的使命。”

2018年,苏薇薇教授团队关于化橘红的科研成果以2000万元的价格实施成果转化,是中山大学单项专利转让最大的成果,一时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大范本”。

“最开始的时候,化州只有几十棵橘红果树。”苏薇薇教授回忆道。而如今,化橘红已然成为化州的国家地理标志,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

苏薇薇教授团队于2000年就开始了对岭南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经过调研和筛选,化橘红成为了最初被选中的“幸运儿”。

化橘红位列“十大广药”之中,是一味产于广东化州的名贵中药,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然而彼时,这种历史悠久的药材并未得到充分而广泛的利用。

2002年,苏薇薇教授团队在中山大学组建了广州现代中药质量研究开发中心,与化州当地合作,产学研结合,帮助农户以及种植企业进行规范种植、产业化种植。

苏柏荣,现任化州市健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彼时他刚退伍转业不久,在老家创业种化橘红,收益一直不佳。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报纸上看到苏薇薇教授团队制定化橘红国际质量标准的报道,眼前一亮。”苏柏荣对记者回忆说,他找到苏教授的邮箱给她发了一封邮件,讲述自己退伍回乡种化橘红遇到困难的事。这封邮件让苏柏荣敲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

八年来,苏薇薇教授团体对苏柏荣一直进行无偿的技术指导,帮忙检测化橘红品质,解决各种“疑难杂症”。而苏柏荣种植化橘红的面积也从“插花地”的几亩地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亩,年产值能达到300万,辐射带动不少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如今,化橘红果树在化州的贫困山区中广泛种植,成为了农户重要的收入来源,为化州地区的脱贫致富作出了重大贡献。每当橘红之时,一树的火红,一如富起来的老乡们的日子,又似苏薇薇那眯起眼的标志性笑容。

“重点是它有用!”在介绍团队的科研成果和落地产品时,“有用”一直都是苏薇薇教授口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近年来,苏薇薇团队将科学研究与药材产业相结合,开发了许多扶贫助农的优质产品。

在粤北山区,苏薇薇教授团队帮助当地企业开发了以野生柠檬为原料的“柠檬心语”系列酒产品和以桃金娘为原料的健康产品“水果酵素醋”,后者经动物实验验证,具有降尿酸、降糖等多种功能,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选择。

在江门新会,苏薇薇团队多次深入当地田间地头开展陈皮研究,对新会陈皮的功用进行科学证明,同时制定了新会柑普茶的质量标准,力争将新会陈皮打造为百亿级规模产业。

在中山大学定点帮扶的云南省凤庆县,苏薇薇团队将对凤庆主要农产品核桃进行研究,拟进一步挖掘核桃未被利用部位的药用价值,为核桃产业延长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凤庆打造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在有“柚子之乡”的梅州,苏薇薇团队运用对柚皮苷与柚皮素等物质的科研成果,开发利用农民“疏果”时丢弃的柚子小果,有望为当地柚子产业增加可观的附加值。

“做出真正有用的东西,真正帮助到老乡,这就是我的幸福感。”苏薇薇说,有用的东西,老百姓才认可和相信。

以热爱为动力,以奋斗为底色。中山大学教授苏薇薇始终带领团队始终坚持学术成果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中国大地上书写着一名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光明日报    吴春燕 黄艳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