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姚彦林: “战场在田间地头”


姚彦林在科技助力抗旱现场会上。

天没亮就赶去开展科技服务,摸着黑回来撰写论文,这是辽宁锦州九三学社社员姚彦林的工作常态。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姚彦林的口头禅是“我们的战场在田间地头”。担任辽宁省锦州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3年多,他组织成立了10支科技服务团队,与全市60余个乡镇建立联系,落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20余万亩,累计完成推广新品种76个、新技术37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又探索实施“空中科技服务,线上助力春耕备耕”模式,组织专家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及时解决技术难题,建立科技服务微信群40余个,受众达20000余人。

正是由于长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姚彦林的科学研究十分契合实际需要。在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后,他发现必须建立种质资源库,打造全国一流的农作物品种测试中心。于是,他开始积极推进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利用与保护,全力争取项目资金,改造、完善现有400多平方米的恒温库,建设辽西地区一流的种质资源库。他还十分重视种子保护和测试能力。作为辽宁省唯一一家负责植物新品种测试机构,院里所属的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锦州分中心的测试能力、测试数量逐年提高,今年完成的测试任务比三年前翻了一倍。锦州市国家区域农作物品种测试评估站项目,获得国家投资2053万元,目前已开始施工,建成后可满足东北、华北区域主要农作物的植物新品种测试需求,使辽宁省植物新品种测试条件与技术实力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科研人员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效率。2018年,刚上任的姚彦林到南繁基地看望一线科研人员,发现大伙儿挤在简易的竹棚里,睡着大通铺,被蚊虫叮咬得浑身都是包……“南繁育种是加快育种进程的‘快车道’,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不起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啊!”姚彦林眼圈红了,第一时间筹措资金建设有独立卫生间、淋浴间、风干室、晾晒场、蓄水池等基础设施的彩板房。环境改善后,大家的干劲儿更足了。他又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让和学术带头人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设立科研课题79项,获国家、省、市奖项17项,发表学术论文29篇,品种审定22个,获专利21项。(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