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王作英:与农为伴三十载 情系黑土绽芳华


民以食为天,她以农为伴。三十多年来,她一直奔波在农业科研道路上,为农民增产增收送去“致富经”。她称自己为“植物医生”,多年从事玉米抗病育种和植物保护工作,让中国人端稳饭碗。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做好本职,不忘履职,围绕普及农业实用技术、发展农业经济、培育农业科技人员等深入调研撰写建议。她就是九三学社社员、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作英。

微信图片_20220228164740.jpg

 农村是根 不跳农门

王作英在辽北农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她对家乡农田遭遇的严重病害记忆犹新。当年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了个没有“跳出农门”的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农村是我的根,我要为生我养我的这片黑土地做出最大的贡献。”回忆起当年的决定,她面带微笑,语气坚定。 

毕业后,王作英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室(现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所前身)工作。当时有人质疑:一个20来岁的小姑娘选择农业,能吃得了苦、担得起责吗?事实证明,王作英不但吃得了苦,而且做得有声有色。她不仅担任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植物保护岗位专家,承担“十三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站)丹东玉米抗病育种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任务,而且负责多项国家和省、市农业技术课题,成为国家东北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玉米病虫害抗性鉴定与评价主持人。

面对国外种业的冲击,着眼于现代农业种子生产安全,她致力于玉米抗病鉴定工作,从病虫害角度严格为优良玉米新品种审定度量把关。仅2006-2016年十年间,玉米抗病品种在辽宁累计推广面积达1.5亿余亩。因推广和种植抗病品种,与其它感病品种相比,平均每亩减少损失30-50公斤,共累计挽回损失456000-760000万公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此项工作于2019年12月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30多年来,王作英根植于一垄垄、一片片玉米试验田的沃土,把梦想寄托给那一粒粒种子。在北方,每当玉米开花授粉时更是酷暑难当。王作英和工作人员要顶着烈日在试验基地工作,头上、前胸布满热痱,痛痒难忍。在海南进行南繁育种期间,啃馒头、喝凉水、加班加点、风吹日晒更是工作常态。“远看像烧煤炭的,近看像农科站的,仔细一看原来是农科院的”。老百姓编的顺口溜虽然幽默诙谐,但却是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肯定和赞许,也激励着王作英为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不断前行。

微信图片_20220228164736.jpg

乡村振兴 知识是金

虽为女儿身,不输须眉志。“干农业工作,特别是植保工作,就是要把田间地头作为办公场所,把实验室作为科研舞台。”多年来,王作英跟随九三学社丹东市委员会举办的“乡村振兴九三行”足迹走遍了丹东市大部分的村镇,解农业所需、急农民所难,当好庄稼医院的“植物医生”,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从2000年开始,累计免费为农民赠送玉米、大豆、甜瓜、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种子5万余公斤,发放科谱宣传资料7万多份、农村实用科技图书6千多册,价值达50万余元。举办农业科技专题讲座累计50余次,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田间指导达5000多次。进一步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挽回粮食8亿公斤,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现如今,“乡村振兴九三行”活动已成品牌,其事迹被社中央辑录在《九三学社基层组织建设案例选编》当中。

2020年5月初,正是水稻育苗最佳时期,王作英突然接到求助电话,在东港市一个水稻育苗生产基地,投入近6万元的水稻苗床不出苗。王作英了解情况后,通过手机微信图片观察和仔细询问育秧环境、管理措施等,还找到水稻育种专家进行指导。在综合分析原因后,终于找到不出苗的根源,是由于育苗肥料质量不过关,苗床肥料烧苗而造成水稻苗床不出苗现象。在顺利解决技术难题后,直接为该育苗生产基地挽回经济损失90多万元。

“要发挥科技优势,培养新型现代农民,让科技扶贫显神威。”王作英说。北方的三月,室外春寒料峭,棚内温度高达30℃以上,她进入大棚后顾不了适应温差的变化,马上和农民一起解决难题。等把难题解决了,她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为了尽早赶到下一个农户家,王作英来不及消消汗,就又扎进寒风中。

微信图片_20220228164727 拷贝.jpg

为民发声 不忘履职

2018年,王作英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每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她都抓住机会积极建言献策。作为一名来自地方、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王作英深知要牢记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几年来累计提交建议27件。她说,能够与众多领导、专家同组履职,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对中央政策有了更深入精准的把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振兴,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品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2021年9月22日至27日,王作英随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带队的考察组,就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创新问题赴湖南、海南两省调研。返辽后,王作英为调研报告提出修改意见,也为《种子法》修订提供了有力支撑。

“每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兼具多重的身份,也肩负着多重的使命。要尽可能立足专业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建议,说话才有底气,才能避免帮倒忙。”为完成《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安全的建议》,王作英多次走访相关机构和部门,并与业内人士交流探讨,力求问题精准、建议可行。据了解,该建议已被定为全国人大重点督办建议。

“看到建议能够服务中心大局,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内心很高兴。”她说,辽宁农业在我心里,关键要用科技杠杆来撬动贫困这块巨石,以农业产业化发展来活跃当地经济,形成规模和品牌,做地理标识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脱贫不返贫。

扎根基层,踏碎晨曦;献身三农,迎送晚霞。“我们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王作英说,我人生的黄金时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透过话语,可以触摸一个梦想生生不息的伟力;感知心灵,更能体会一个民族接力奋斗的信念。因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