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走向世界的中国画家


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红色是最壮丽的色彩,也是中国人记忆当中最鲜亮的底色!很多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努力将民族对红色的审美心理表现出来。有的描绘形象化的符号,有的表达血与火的战场,有的表现万山红遍的壮阔,这种具象的方式形象而直观,而画家王林旭的“红色记忆”现代水墨组画在山水相逢、风云际会的墨、色形态中,描绘出画家心目中壮丽的河山。

以画墨竹著称的王林旭,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现代水墨画实验,用泼洒的方式,使墨、色、水互相冲撞、融合、渗透、幻化,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型、色彩和光感,营造出山势气韵和岚气浮动的效果。同时,在大块面体现山水壮美时,利用宣纸的特点,通过水墨、色彩的渗透,呈现如毛细血管般丰富肌理的变化,传达出血脉交融的生命迹象!

在“红色记忆”系列《江山》中,王林旭把红色、黑色与绿色三组色彩关系,处理得强烈而又和谐。同样是“红色”,由于其色彩的倾向、饱和度不同,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色块,古人用“大红”“玫红”“朱砂”“朱磦”名之,其实还不止这些。在《江山》中,各种各样的红色形成了浩浩荡荡的色彩洪流,它们流淌,奔涌,相互激荡。

微信图片_20220524175525.jpg

在联合国安理会大楼东大厅里,挂着两幅画,一幅是《互动的世界》,另一幅是《共同的家园》,这两幅画都是王林旭的作品。《共同的家园》画的是一片竹林,挺拔的山竹遒劲饱满,山竹之间,隐约可见绿色和赭红色的植物;《互动的世界》一眼望去,似大海波涛、山岭起伏、云的聚散,细看更像是一股气韵的流动,如同一个生命体由中心向四周迸放!

微信图片_20220524175510.jpg

第十一届亚运会,北京亚运会组委会安排王林旭创作了两件墨竹作品作为国礼,一件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另一件送给访华的埃及副总理兼外长加利。这成为王林旭与联合国长达近30年合作的开端。1995年联合国成立50周年,王林旭创作的巨幅墨竹画作《和平万年》,以50株郁郁葱葱、气节高迈的竹林成画,甫一亮相便令人瞩目。包括德国前总理科尔、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西班牙前首相马尔克斯、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等在内的各国领导人,纷纷在《和平万年》画作前留影。

王林旭的巨幅墨竹画作为什么会引起各国政要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因为,带有中国文化风骨和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修长挺拔的竹子,很早就拿来比喻君子。比如《诗经·卫风·淇奥》中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拿竹子起兴,然后引出君子;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和孟浩然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显示的没有烟火气的贵族趣味;而苏东坡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里,我们领略了平民知识分子“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到了郑板桥,竹子就是劲节和精神的象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显然,在山东乡村长大的画家,王林旭深知竹子在中国话语体系里的隐喻和象征意味,他赋予竹子新的内涵:用竹子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传递中国主张、中国理念,表达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关切。而王林旭在超象艺术上的成功折射出一个道理:寻找不同文化间的共同语言,需要有德才兼备的文化承载者。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艺术家责无旁贷。

(综合《光明日报》《画界》2021.9.17、2022年3月第二期 陆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