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传统文化的挖掘者和传播者

——访九三学社云南省委生态环境专委会副主任钱春萍


位于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浦新路的昆明学院内,藏着一座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600平米的展馆内记录下了滇池流域的生态变迁和文化传承。走进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元代王昇撰写的《滇池赋》,该篇文章被誉为“昆明人写成文字的清明上河图”,印证了昆明的富庶与秀美。步入人文生态展区,手工扎制的竹龙、麦秆编就的菱角、古滇青铜器的幻影成像,清代画家张士廉的“昆明八景”,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让参观者无不感受到流淌在滇池流域的民族民间文化,也从中体悟着一个个蕴含在滇池湖畔文化遗珠背后的先辈智慧。

作为九三学社云南省委生态环境专委会副主任、昆明学院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馆长、副教授,钱春萍用寥寥数语道出了自己的建设初衷,为了回望过去,也为了从中寻觅湖泊流域永续发展的答案。

 人文社科与滇池污染防治结合

钱春萍并不是环境工程治理专业出身,而是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年,学校党委选派她到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工作时,面对陌生的领域她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做,因为滇池污染防治和她擅长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隔得太远了。如何利用自己擅长的领域,来保护治理滇池流域,钱春萍在思考、在研究。通过半年时间的深入学习和潜心研究,她注意到有一块空间是大家关注较少的,那就是滇池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还有滇池保护治理的历程,这一块恰恰是一个空白。“我就把个人的研究方向,包括我所在部门的发展方向定位在滇池流域生态文化的研究,以及滇池流域环境史的研究。”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9年年底,钱春萍迎来一次重大机遇——中央财政首次支持地方高校专项,在学校党委的支持鼓励下,钱春萍带领团队反复研究论证,围绕滇池保护治理申报了包括建设博物馆在内的滇池(湖泊)流域生态修复与生态文化研究平台,致力于搭建政产学研用的研究与应用平台。

2010年专项的如期获批,让省内首家湖泊流域博物馆建设得以顺利推进。“2014年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才建成开馆,其实这4年既是一个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钱春萍说,在建设的4年中,她带领团队走遍了滇池流域的每个犄角旮旯,寻找遗失在乡野的湖泊文化,一颗印民居、川字闸等被后人淡忘的老建筑、水遗迹进入她的视野。同时,钱春萍依托九三学社的强大人才优势,遍访学者,力求让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较为系统地展示滇池的成因、历史、治理方式变迁,同时兼具科普环保知识、传递绿色发展理念,让前来参观的市民能从中感受到滇池流域闪耀的人文魅力,从心底树立起保护治理母亲湖的意识,从而聚沙成塔汇聚成守护绿水青山的磅礴力量。

钱春萍说,“工程治理不是一劳永逸的,滇池的保护和治理不但要有硬性的举措,还需要人的参与,才能实现保护的可持续性。”

2018年,作为即将开工建设的滇池保护治理科普中心布展方案大纲的主要编制者之一,钱春萍将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成功运营的有益经验和模式嫁接到了科普中心的方案之中,并进一步拓展。如今,滇池保护治理科普中心已向公众开放一年时间,已然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又一重要窗口。

以文化浸润履职

作为九三学社社员,钱春萍自2013年起长期关注国内外绿道建设,并带领部门和学校城建学院相关教师开展了《滇池流域绿道网可行性研究》(省社科规划课题)等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通过市政协的论坛、界别发言、大会发言等途径进行呼吁。2021年,“高标准建设滇池绿道”被写入《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昆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滇池绿道启动建设后,钱春萍撰写的《文化赋能,助力更高标准建设滇池绿道》咨询报告,在2022年1月,被昆明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钱春萍在报告中就如何“以更高标准建设滇池绿道”,提出文化赋能的建议。她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组建由文化、历史、城市建设、体育健康等专家组成的滇池绿道建设专家委员会,为正在进行的滇池绿道与文化融合建设把脉、把关,同时,抓紧开展滇池流域绿道网规划编制,高质量推进滇池绿道建设。”提出从“加大滇池绿道建设规划的落实力度、尽快开展滇池绿道与文化融合建设研究,编制发布‘滇池绿道文化建设指导手册’等规范性文件、开展滇池流域绿道网络规划编制,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等方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意见要求。

一直以来,钱春萍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聚焦在滇池流域文化内涵挖掘和城市影响力打造上。2019年,昆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钱主任代表九三学社昆明市委所作的《以“花朝(zhāo)节”设立为载体丰富“世界春城花都”文化内涵的建议》发言,引发各界关注,并获时任市委书记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进行研究落实。

钱春萍发言时说,2018年,昆明鲜切花拍卖交易量已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一,从这个角度来看,“世界春城花都”似乎已经名副其实,但仅靠经济数据来支撑的品牌价值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期望,“世界春城花都”的核心还应是文化。

钱春萍认为,鲜花是大自然赐予春城的珍贵资源,代表着昆明的一种文化。建议将农历二月十二日设立为“花朝节”。融合汉族“花朝节”、彝族“插花节”等民族节庆文化内涵,邀请国内外宾客共襄盛举,举办花道表演、插花比赛等花卉文化活动,扩大“世界春城花都”品牌影响力;打造特色花卉文化节庆活动。通过十二花神形象大使评选、祭祀“花神”等重大节庆活动的创设、举办,进一步打响“世界春城花都”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全面彰显“世界春城花都”品牌的核心文化价值和独特个性。

文化这个词儿在很多人看来很抽象,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不可触摸、无法感知,而钱春萍希望能通过一些手段和载体让文化变得真实可感,易于被人接受,因为在钱春萍看来,文化浸润在人的骨子里,也浸润在城市的气质里,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通讯员 张倚铭 云南政协报记者 李军蓓 张莹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