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从大学教授到“网络群主”,九三学社社员张京政的“板栗经”


1000095873.png

《团结报》4月2日 5版

他是一位大学教授,一位拥有26个微信群、QQ群,7000多名群成员的“群主”。他的群成员不是学生,而是一群农民。很多人跟他素未谋面,却每天都在接受他的指导,聆听他的声音。对于这位“群主”来说,网络是第二个课堂,也是他为农民朋友们答疑解惑、跟他们互动交流的最佳平台。

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再到互联网,这位大学教授出色地完成了“学以致用”的进阶,在科技扶贫的历程中,帮助更多农民走上了脱贫之路。

他,就是张京政。

1000095876.png

张京政

张京政,九三学社社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板栗研究中心主任、秦皇岛市板栗产业协会会长;首批全国经济林(板栗)咨询专家、河北省首批林业和草原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板栗育种与栽培研究工作,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脱贫攻坚创新奖、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

与栗农同行

2023年12月5日一大早,几十个村民就来到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五道沟村的板栗园,满怀期待地聆听板栗专家、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张京政教授的现场培训。

对于张京政来说,这种深入到田间地头的现场指导,和他的课堂授课一样,早已成了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

2016年春,响应政府和学校的号召,张京政到青龙满族自治县进行精准扶贫,开启了他漫长的科技扶贫路。不去不知道,青龙真是板栗大县,100多万亩的板栗树,覆盖了近400个行政村。

这一年春夏,张京政就跑了半个青龙。这只是个开始,一年间,他往返青龙四十多趟,几乎周周去,最多的时候一周去了3次。与青龙几乎家家都有板栗树相比,做板栗研究的人却并不多,懂行的更少。

东西是好东西,得有明白人带头,张京政想在农民中间当这个“明白人”。

2016年秋,张京政向青龙满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板栗产业,促进栗农脱贫致富”的建议。该建议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把板栗产业作为青龙满族自治县重要支柱产业来发展。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张京政先后在青龙各乡镇建立了29个板栗示范基地,免费发放燕龙、燕丽、燕紫等板栗新品种(系)接穗13万支,技术资料2.8万份;举办200多次板栗高效管理技术培训班,18000人次参加培训学习。

1000095875.png

2016年11月29日,张京政在青龙县为全县技术骨干做技术培训。

教农民学技术,张京政坚持一个原则: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化繁为简,不要绕弯子、兜圈子。技术创新很重要,但一定要简单实用。

张京政研发的“板栗高效栽培技术”“板栗郁闭大树抓大放小修剪技术”“板栗中庸树更新复壮修剪技术”“板栗倒置嫁接技术”等都是简单易行的技术。其中,他最得意的技术突破是“抓大放小”,这个技术简单说就是在剪栗树枝上,只剪大枝,不在小枝上费工夫,把大高枝剪掉,留小枝结果,不但节省了劳力,还提高了产量。

张京政认为,减少成本增加产量,才是科技扶贫的关键。刚开始,农民对这个不理解,毕竟传统的剪枝都是从小的做起。但在实践中,“抓大放小”技术得到了验证。2023年4月,河北北部遭受了一次寒流。传统修剪技术管理的板栗树普遍减产,“抓大放小”修剪的板栗树不但没有减产,还增产20%—30%。

“抓大放小修剪技术”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张京政的培训和指导下,参加学习并付诸行动的栗农亩均增产50—100斤板栗,亩均增收400—800元。

用网络助力

去农村时间长了,张京政发现一个问题,技术培训只是一个重复性的劳动,讲课最多时只能去几百人,但能够全面接受培训的农民还只是极少数。更多的栗农没有机会接受培训,接触不到新技术。

怎么能让更多的农民听到课并受益呢?张京政在传播模式上动了脑筋。

2016年12月,张京政在青龙果园讲课,课后精心制作了个操作视频上传到网上。一个果农后来见到他时说:“张老师,你的讲课视频我看了7遍,我原来什么也不会,现在会了。”

果农的话给张京政很大的启发。在科研工作中,技术突破固然重要,但模式突破也是关键。互联网时代到了,普及农业知识,网络正是天赐良机。

张京政开始制作大量的技术视频,通过电视台、互联网、QQ群、微信群等进行传播。他创建了“青龙板栗提质增效”QQ群,这些群最初只对青龙县,后来面向了全国,随着科技的进步,QQ群演变成了联系沟通更为方便的微信群。截至目前,26个板栗提质增效QQ群、微信群,有7000多人在群中学习。张京政线上传播的技术示范推广视频(光盘或视频链接)3.2万次,46.3万人次学习观看。视频在青龙县电视台先后播放24次,28.6万人次学习。制作小视频,用快手、今日头条等方式传播,有326.9万人次学习。

张京政还在自己的“河北板栗”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技术文章,及时发布重大病虫害预警及防治方案、灾害性天气应急预案等,大大减少了板栗生产损失。目前,这个公众号有技术文章260篇,阅读量超过57.1万人次,关注公共号的有4400余人。

1000095874.jpg

2015年12月20日,张京政在青龙王厂村进行科技扶贫。

管理着几千人的科技群,张京政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对于所有加他的好友,他一般要先问三句话:“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哪个村的?想学习什么?”了解了之后,他会在备注中注明这些信息,然后再把他拉进群里,统一学习。

一般情况下,张京政先发资料让群成员们学习,再让他们根据学习情况提问,然后将问题集中起来统一解答。如同管理一个企业、学校一样,他把学习变成了可复制、可传播的事物。渐渐地,他的群成员越来越多,技术普及也越来越宽广。

现在,张京政研发的板栗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已在秦皇岛市、唐山市、邢台市、承德市等地进行了广泛应用;“抓大放小”修剪技术在河北、北京、安徽、湖北、福建、广东、广西等板栗主产区广泛采用,增产、增收显著。这些成果的取得,互联网功不可没。

从书中赋能

生活中的张京政爱好广泛,尤其爱读书,科技扶贫的过程中,他的很多理念就源自于书本中学习的哲学思想。他特别提到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和《易经》对自己的影响。正是有了毛主席“抓主要矛盾”的哲学思想,他才确立了在板栗种植中“抓大放小”的原则;而《易经》中的不易、变易、简易、交易理论,也对于他在果农中间解放思想、推动科技进步有很大的启发。

张京政认为,越是复杂的东西,就应该越是简单的、可行的、可操作的,面向广大的农民,一定要把复杂的东西变得一听就明白,一学就会干,一干就好使。

张京政曾经发动40多个在板栗种植中增产增收的栗农,用自己的笔写下心得体会,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以鲜活的事例教育引导其他的人。

张京政认为,科技扶贫让他从三尺讲堂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而互联网思维又让他的科学研究插上了翅膀,飞到了更远的地方。技术突破与模式突破的结合,让他有信心在这个火热的时代完成自己的梦想——服务广大栗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