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郝威:探索智慧交通技术,给城市交通装上“聪明大脑”


当一辆自动驾驶的车辆驶来,你敢不敢上车?

在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记者就搭乘了这样一辆“聪明的车”:上车后,安全员摁下自动驾驶模式的按钮,汽车便缓缓启动,行驶过程中,汽车会根据实时路况动态调整自身的驾驶速度和方向,驾驶技术不输“老司机”。

这些复杂的指令都离不开智慧交通技术的支撑。怎样让车更加“机智”?如何通过智慧交通技术提升通行效率?这些正是郝威教授课题组正在攻关的课题。

郝威是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海外高层次青年引进人才,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委员。他长期从事智能交通系统优化管控相关方面的研究,获“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湖湘青年英才”“国际公路交通科技青年领军人才”等荣誉。

“自动驾驶还处于萌芽状态,先从辅助驾驶开始做起,慢慢让它变好。”郝威介绍,为了防止特殊情况,目前车上会配备安全员。

“我们乘坐的这台车,它采用激光雷达和摄像头融合感知的方式,对路上的行人、车辆及其他物体进行感知。”在车上,郝威的学生张兆磊博士向记者讲解“聪明的车”的驾驶原理:“它像人的眼睛一样,通过感知设备探测周围的障碍物,捕获到有效信息,然后将信息给到车辆的控制和规划中心,再通过控制算法,发布油门刹车转向等一系列指令。”

郝威介绍智能车辆的感知界面:“屏幕上显示的方块是识别到的路边的车子,圆形是识别到的行人。这些数字,代表着每个障碍物的ID,意味着识别到的东西会有一个持续的跟踪。”

“最核心的功能是车有一个主机盒,相当于给车装了一个大脑,它可以根据感知设备采集的路边交通状况,通过内置的算法自主地在系统里面进行路况评估和判断,然后准确快速地发布控制指令,并传输至各个车辆控制单元,实现车辆自动驾驶。”郝威补充。

语速快,思维敏捷,郝威有着“理工男”的典型特质。

“这是学校的实时路况效果场景,我们能精准地还原行人、车辆的动作,捕捉行人的走动,这个技术做到了全国领先。”在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实验室的显示大屏前,郝威向记者展示智能网联云控平台。

记者看到,平台除了路端,还有车端。在智驾车辆板块,屏幕上实时模拟智能车车舱真实的情况,即使不在车里,也能感觉到车辆以多快的速度在行驶,还能看到行驶了多长的距离,驾驶多久,做了多少次人工接管等。

郝威介绍,目前自动驾驶有两种主流技术路线——国外的单车智能及国内的车路协同,单车智能指车辆本身具备比较高的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车路协同则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从“路”的维度弥补单车智能无法全域感知的问题。

车路协同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让车路获取实时的路况信息、交通信号灯状态、交通管制信息等,从而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那么行驶的安全性、通畅性也就大大提高。

“就整个交通来说,一台台车在路上行驶,类似水流,怎样保证一片区域、一座城市的路网有序畅通,是一项系统工程。”交通的决策支持以及交管服务也是郝威和团队的研究主项。

他认为,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车辆保有量大幅增长,而道路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通过持续修路架桥解决交通拥堵,唯有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来提高现有路网承载能力。

郝威告诉记者,未来将通过打造人、车、路一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聚焦问题需求,用科研服务城市发展。

郝威还是湖南省政协委员,在教学科研之余,发挥专业所长,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省两会期间,郝威提交了“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提案。

他认为,应鼓励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创造长沙高校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合作机会,完善高校科研团队培养机制,其次鼓励学科创新融合,探索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育复合型尖端人才。

同时,建议建设长沙特色人才信息库。从高校的角度,完善高校内部的选拔培养,其次建立创新平台、学术团体来吸引外部人才。从企业的角度,建立起与各高校的联动机制,制定专项培养计划提高企业对国内外人才的吸引力。从政府的角度,做好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中间人,宣传好人才政策,建设好特色人才信息库,从而实现人才从全方位引进到高质量服务再到精细化任用的“一条龙服务”以留住人才。

让郝威感到欣喜的是,2023年,湖南提出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目标。“这必将为湖南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科研中,郝威时刻关注城市发展问题,建议科研要以需求与问题为导向,即将高校学科建设、科创研究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加强创新转化能力,切实解决城市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中,他鼓励学生不能只做实验室里的科研,要做源于生活的科研。多跟老百姓,包括一线的交警交流,了解真正的交通痛点,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