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科学家,是九三学社社员,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佳琦年少时种下的人生梦想。
2003年,黄佳琦还是清华大学化工系一名新生时,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曾向新一届年轻“化工人”抛出人生使命之问:我国能源安全对外依存度还较高,作为新一代“化工人”,同学们能用专业所长,为国家能源安全做些什么?
“国家所需,就是我们科研所向。”这是黄佳琦给出的答案。
小到手机,大到新能源汽车和无人机,电池一直是制约相关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所以研发能够长时间续航的动力电池成为各国科研竞争的前沿阵地。“高比能电池就是在相同重量或者体积下能够存储更多电量的电池。谁突破了这个领域,谁就能在电池产业发展上赢得先机。”黄佳琦表示。
近年来,由黄佳琦带领的北京理工大学高比能电池能源化学课题组,对高比能、高安全、长寿命的固态电池、锂硫电池及金属锂电池等新体系电池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为低空飞行器电源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了重要力量。
“和老一代科学家相比,我们的实验设备可谓国际一流,获取行业信息可谓与世界同速,加上国家对科技创新投入很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出在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这是黄佳琦展现的科研志气和骨气。
让我们走近黄佳琦,一起了解这位80后科学家的故事。
(来源:人民政协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