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白洋:“微”中寻机 立地生根


“既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老百姓愈加重视食品安全。

从农田到餐桌,涉及食品安全的环节很多,可供研究的领域也很多。作为一名80后青年科学家,九三学社社员,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生导师白洋却选择了一个不太被人们熟知的研究方向——根际微生物组。

2010年,白洋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进行博士研究时,加入了根际微生物组奠基人PaulSchulze-Lefert教授团队的课题组研究根际微生物。正是那段科研经历,让他认识到,通过研究根际微生物菌群,有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吸收、生长和抗病,同时与植物基因研究协同配合,可以拓展植物基因的功能,增强植物的耐逆性,从而起到激活土壤、减少化肥使用、提升粮食产量的作用。

白洋“痴迷”于根际微生物组研究,带领团队在这一领域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今年6月,由他领衔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课题组与合作者,在《细胞》发表重磅研究成果,首次系统揭示根际微生物组调控水稻分蘖的功能与分子机制,成为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的教科书级范例。

“中国人还是要在中国的土地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白洋表示,未来,他们还会延伸根际微生物组研究,并与现代育种技术结合,发现微生物在支持农作物生长中的新功能,更好地助力农作物增产增收。

微信图片_2025-09-09_143341_111.jpg

(来源:人民政协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