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革新必须与群众司法获得感同频共振,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数字法院模式,既提升了审判质效,又增强了司法公信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阳岳球
近日,我应邀参加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人民法院举办的公众开放日活动,亲身体验了智能导诉、自助查询、网上立案等便民设施,旁听了一起民事案件庭审,观摩了法院语音识别同步转录、电子证据展示、远程视频庭审等系统的现场展示。电子证据即时调取、争议焦点归纳、类案法规一键推送等技术应用无缝嵌入审理环节,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如今,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超越了早期“﹢信息化”的技术叠加模式,正在走向“信息化﹢”的流程重构模式。对于如何推动数字化改革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注重“系统集成”。要打破各平台间的数据壁垒,实现立案、审判、执行、归档等全流程数据的无缝流转和协同,推动各类应用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让数据真正“跑起来”“活起来”。
二是深化“司法便民”。人民法院要提供人性化、普惠化的司法服务,兼顾不同群体的司法需求,特别要关注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优化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并行模式。
三是强化“数字素养”。要培养既精通法律又熟悉数字技术的“数字型法官”,加强信息技术在类案推送、证据分析、文书生成等领域的深度应用,真正让数字化改革成为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的新引擎。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