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既是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未来“关键五年”中国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中国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步伐更加坚定,方向更加清晰。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项原则、七项主要目标和十二项重点任务,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将教育引导广大社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围绕四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凝聚思想共识,充分发挥九三学社科技特色和优势,集智聚力,踏实履职尽责,以高水平自身建设推进高质量履职,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作为一名智能制造领域的工程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要深入学习领悟四中全会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以数智化赋能新型工业化,以引领性、颠覆性技术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一是推动科产创新融合,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当下,充分激活科技创新这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动我国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探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新路径。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力度,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让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是聚焦产业数智化转型,扎实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落地应用。鼓励新型算法和技术等原始创新,打造制造业领域通专融合和行业垂直大模型,构建服务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的“工业大脑”“工业具身智能”等工业智能应用生态。以协同创新平台赋能上下游接链补链锻链延链,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融合化、系统化的产业链新业态。
三是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引导高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需求,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工科”深度融合的交叉学科建设体系。紧扣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与关键创新领域,布局协同创新计划,实施人才汇聚战略,面向全球精准引进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与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建立完善高层次工程人才的培养体系,探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钱锋为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会主委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