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研讨

巨擘的握手

发布时间:2021-04-02 来源:九三学社济南市委 ...

      文明中国,自大秦一统平定天下后,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唐朝至康熙之治的千百年,中华大地注定要经历一场痛彻心髓酣畅淋漓的洗礼。

      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西方列强的野心也随之膨胀。他们觊觎神秘而又富饶的东方大国已经很久很久。八国联军的枪炮警醒了国人,入侵强盗的残暴和贪婪激起了好施乐善与人为善的中国人的血性。从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1900年6月,义和团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再到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抗日洪流,无不诠释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如同蜿蜒万里奔腾不息的黄河,如铁流,似热血,凝聚着亿万同胞向往光明必胜的信念,万众一心向敌人发出了怒吼。

      日本侵略者再次入侵中华大地的时候,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振臂一挥,率领工农革命子弟兵与抗日初期浴血奋战的国民党爱国官兵战斗在抗日的最前沿。抗日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民成为拯救中华的最强音,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挽救了国民政府军队的颓势,向着黎明,向着胜利的曙光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抗战时期先后来到重庆的一部分文教、科学技术界的高级知识分子许德珩、潘菽、梁希、褚辅成、张西曼、吴藻溪、黄国璋、金善宝、税西恒、涂长望、张雪岩、劳君展等,发起组织了“民主科学座谈会”,讨论民主与抗战问题,主张“团结民主,抗战到底”,发扬“五四”反帝反封建精神,为实现人民民主与发展人民科学而奋斗。

      “民主科学座谈会”作为九三学社前身,是在1944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开始是松散的,像老朋友聚会,先是在个人家里商谈,谈完在朋友家就餐。这样多次,就慢慢形成一种固定的格式,在一个人的家里不是长久之计,为了开会和饮食更方便,他们把会场和更多的交流场合转移到了重庆市自来水公司。有了更加宽泛的活动场合,自然科学和一些座谈的同志们也陆续加入进来。许老曾提议“民主与科学座谈会”,当然这个称谓没有向外公开过。

      九三学社的雏形就是在抗日战争这种国难家仇的特殊时期形成的,也就赋予了她特殊的历史使命。九三学社最初的倡议和以后的行动纲领也是“团结民主,抗战到底”,这充分说明九三学社的理想和决心,而她的使命和最终目标就是:发扬“五四”反帝反封建精神,为实现人民民主与发展人民科学而奋斗。她肩抗两面旗帜,一面是反对封建王朝和外来强加到人民头上的残酷统治,另一方面,突出民主和发展人民科学为最终目标。

     就在神州大地上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被侵略者蹂躏的千疮百孔的国土上,埋葬着一批又一批敌人的尸骸和豪赌的狂人梦想。嗜血成性的残敌余寇,尽管残忍和负隅顽抗,经过英勇的中国人民的前赴后继的英勇抗战,他们完全被包围在人民战争的汪洋中。

     从小米加步枪,穿草鞋过草地,身经百战,已经拥有百万雄师经天纬地之才的毛泽东,身穿亲手纺织制作的粗布棉衣的毛泽东,此时,正站在在延安宝塔下瞭望远处的万里山河,视察勇不可当的红色铁流,挥笔书写着新中国的希望和未来。

      共产党队伍与其他军阀的不同,不但表现在官兵一致,从远古到今天没有那个军队甘愿做人民的子弟兵,而这支队伍就是由工人、农民、军人、学生、商人等组成的。她骨子里就镌刻着锤头加镰刀的印记,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大众。

      毛泽东与官兵同甘共苦,住在延安的窑洞里,吃的是南瓜汤和小米粥,因为反动派的围困,初到地方经济非常困难。指挥千军万马的毛泽东,依然穿的是草鞋,衣服跟大家一样的破旧不堪。他大手一挥,号召全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帮扛枪打仗的军人,摇身一变,成为耕田种谷的行家里手。嗡嗡的纺车在小伙子和大姑娘的手里简直魔术般变成神奇的棉线,飞梭织布,冬天大家都穿上了自己亲手纺织的棉布军服。

      就在最为困难的延安初期,著名的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的许德衍、劳君展夫妇就对延安有过力所能及的物资支援。那是1936年秋末初冬,许、劳还在北平教书。从朋友徐冰、张晓梅夫妇那里得到消息,红军长征初到延安,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物资供应十分困难,日用品和吃的东西十分匮乏,尤其没有布鞋,临近冬天红军官兵还都穿着草鞋。

      许德衍夫妇听到这些情况后心里非常不安,二人决定拿出家庭的有限储蓄购买日用品和食品送给困难时期的友人毛泽东。按照张晓梅提供的可靠消息,劳君展和张晓梅立即到东安市场买了火腿、布鞋特别买了一块急需的怀表,委托张晓梅跟随一辆去陕北的卡车送到延安。

      这个历史片段也被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在整理编辑《毛泽东书信选集》时,发现了毛泽东1936年11月2日写的感谢信,信中说:“各位教授先生们:收到惠赠各物(火腿、时表等)衷心感谢,不胜荣幸!我们与你们之间,精神上是一致的……”

      可见,即使在革命最艰难时期,全国的教育界、科学界思想先进的巨擘们也从没有失去对人民军队的关注和寄予厚望。毛泽东也时刻记挂着帮助过红军的朋友们,战时的重庆物价飞涨,文教人员的生活极其困苦,毛泽东委托蔡畅从延安给许德衍带回来一卷延安自产的手工制呢。因为这卷呢子衣料,使许的全家人解决了过冬的衣服。毛泽东听说后,朗声大笑,无限动情地说:“一切会好的,将来会好的。”从这一节可以看出,伟人心怀天下革命必胜的无比强大的信念,对朋友情深义重,为人厚道的性格可见一斑。

      毛泽东听到重庆发起座谈会的情况,非常高兴,表示大力支持。他勉励许德衍和劳君展要把座谈会搞大,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许德衍担心人数太少。毛泽东说:“人数不少,即使人数少也不要紧,你们都是有影响的的代表人物,经常在报上发表意见和看法,不是也起很大作用吗?”正是在毛泽东的关怀鼓励下,许德衍等人才下定决心把座谈会建成一个永久性的组织,这就是后来的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的诞生,正值中华民族存亡之际,也是新中国在全国人民特别是毛泽东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红军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八年抗战,东方出现一缕曙光的时候。

      无论是当时的“座谈会”,还是成立在即的永久性组织——九三学社,主要负责人无不对我们工农红军的热爱和无比关切。当时,中共常在新华日报社邀请科技文教工作者及其爱国民主人士举行纪念会、联欢会、座谈会、时事报告会等活动,“自然科学座谈会”的同志经常参加,成为新华日报社和中共领导人最信赖的朋友。在延安革命根据地急需西北地区气象资料的时候,涂长望曾向延安提供了气象资料和一大批气象书籍;延安需要农业技术和良种时,金善宝又向延安根据地提供了良种和技术资料。

      1945年8月28日傍晚,中央大学著名教授梁希、潘菽、金善宝、涂长望突然听到毛泽东飞抵重庆的消息。抗战胜利,这是国共两党再次协作或最终对决,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胆识非凡,大义凛然,深入虎穴,与国民党党魁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全国人民此时都屏主呼吸,关注着中国命运的走向。

     9月的一天,梁希、潘菽、金善宝、涂长望、干铎、谢立慧、李士豪等著名教授接到毛泽东接见他们的通知。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兴奋、最难忘的事情。

      会谈中,金善宝为了毛泽东的安全考虑,暗示道:“毛先生吃惯了小米的,到这里吃大米是不习惯的。”大家对毛泽东深处险境的担心溢于言表。

       毛泽东对于“座谈会”的各位教授、科学家满怀深情地说:“我十分感谢诸位教授先生们,在爱国、民主、和平方面,我们的心是想通的。”

      思想进步的民主党派、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九三学社的主要负责人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那双掌控未来中国命运的大手握在了一起。

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九三学社正确的、必然的选择。

       毛泽东在重庆身负全国安危的重大谈判期间,对九三学社创始人的亲切接见,给了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及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对九三学社的建立和未来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参考资料:《九三学社简史》2015年修订版/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编 学苑出版社2016.10)(九三学社济南市委  巴兰华)


     巴兰华,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山东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现为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秘书处主任。

     山东省第二届十佳青年散文家,山东省第三批齐鲁文化之星,文化英才,2018年度突出贡献青年专家(文学)。

     已出版散文集《岸边》《蒙尘的书信》《摇曳的风铃》三部,发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生路》,长篇报告文学《南展区》,中短篇小说《小城大家》《仙域》《爱情密码》《背叛》《饮剑》和报告文学作品计20多部,至今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万字。

     作品曾获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散文奖,中国散文排行榜前十名,首届齐鲁散文奖,《山东文学》年度优秀作品奖,山东作协报告文学二等奖,山东省首届网络小说大奖赛短篇小说奖,2018期刊年度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奖,全国师陀中篇小说奖等。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生路》入选中国作协“2016年度深入生活”全国扶持项目。

长篇报告文学《黄河飞地》(《南展区》)入选山东作协“2018年度深入生活”全省扶持项目。

     当代农村题材长篇小说《大街小巷》入选中国作协“2020年度深入生活”全国扶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