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研讨

叩“民主”“科学”之端而执“爱国”之中  —— 九三学社“爱国 民主 科学”宗旨的发展与意义

发布时间:2021-09-29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 ...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盛典,回顾九三学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历史一隅,坚守合作初心,正是学习中共党史的题中之意。

子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在中国传统理念中,叩端而执中的中庸之道,是为人处世的哲学之道。知其远、知其近,才能执中作出有用于民的决策,这也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考察九三学社的发展历程,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九三人努力叩问“民主”“科学”端点的同时,又紧密团结在“爱国”旗帜之下,使得九三学社的事业始终前进在正确的道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与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行稳致远。

民主与科学的含义及其内生矛盾

随着“五四运动”而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将“德先生”与“赛先生”带入了中国,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九三学社设立之初,便秉承五四运动遗风,将“民主”“科学”之理念作为结社根本,薪火不断而绵延至今。但是,究其内在含义,“民主”与“科学”甚至可以说是存在内生矛盾的。

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所享有的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或对国事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从词源上来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democratia)一词,是希腊语demos(即人民)和希腊语kratos(即统治)两个词的组合,原意为“人民的权力”,民主一词从产生之时就是同社会治理联系在一起的。在民主体制之下,人民讨论、协商、妥协,最终形成多数人认可的社会治理公约并遵照执行,实现社会的稳定运行。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其对象是客观现象,内容是形式化的科学理论。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总结,形成可重复、可操作的一般规律,指导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终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

“民主”与“科学”的口号,给当时的中国吹来了一股新风尚,吹醒了陷在旧社会的泥泞之中的先驱们,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启蒙。但究其本质,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却可以说是存在内生的矛盾,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之下,“民主”反对“科学”,“科学”拒绝“民主”。

二者的追求不同。科学追求客观真实,民主追求主观认同。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探究,是对实在物体的研究、感知,是唯物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民主,则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由大多数人出于自己的主观意志,而作出的主观选择。良好运行的民主政治,当然应当是在尊重客观科学规律的前提下作出的,但是人类的主观意志总是存在不理智的因素,出于种种原因的考虑,最终拒绝科学的指引的情形也并不鲜见。如此次新冠疫情防疫工作中,在科学已经证实佩戴口罩能够有效地降低被感染的风险的情况下,有些地方却仍然以所谓“民主自由”为由,拒绝佩戴口罩,民主在反对科学。

二者的倾向不同。科学寻求对既有体系的突破创新,民主要求对既定体制的尊重服从。科学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的体系,人类的认知也是在不断的完善、前进之中,每一个科学创新,都是对过去固有体系的突破。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的任务是研究客观真实,甚至他并不会去在意人的因素。民主的结论是在大多数人认同的情况下得出的,是按照一定的制度安排,由大多数人选择而成的体制,可以说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它的倾向在于人的自由,并不向往无限制的追求客观真实。缺乏人伦主义倾向,科学给人类带来的除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可能是人体生物实验、核导弹等灭顶之灾。

二者的作用方式不同。科学是由少数人先掌握,再逐步推广至多数人认同;民主的内容是先由多数人决定,再逐步考虑少数群体的诉求。科学,是漫游在真理大海边缘的科学家们如同孩童般拾取起一颗颗漂亮的贝壳。科学发展的前沿总是首先由少数人掌握,再逐步推广到全社会所认知、认可;民主是由大多数人共同决定出社会治理及运行的方式,其在形成之初就是对多数人意志的反映。一开始仅由少数人掌握的科学前沿知识,必然是无法直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的。

“民主”和“科学”当然都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所应当追寻的价值导向,但是它们之间的内生矛盾却是难以靠其自身调和的。它们就像是社会发展的两个端点,一个保守,维护现阶段社会的稳定运行;一个激进,为社会的发展探明未来,必须要有一个“中点”,将二者的目标、使命统一到同一个价值取向上来。在漫长的历史摸索中,九三人最终坚定地选择了“爱国”理念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用“爱国”来指引“科学”发展的方向,用“爱国”来统一“民主”所追求的价值,与中国共产党一道,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九三学社“爱国”传统的发展及意义

“爱国、民主、科学”是九三学社的宗旨与优良传统,这个提法首先见于2007年贺国强同志在九三学社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所致的贺词,他提出“九三学社秉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走过了60多年的光荣路程”。但是相较之下,“爱国”传统的发展和明确提出,却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

抗日战争后期,一批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学者继承并发扬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中国共产党支持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在重庆发起民主科学座谈会,这便是九三学社的前身。在立社之初,“爱国”宗旨并没有像“民主”、“科学”被直接提出并确定为结社宗旨。然而,爱国的理念却从一开始便蕴含在九三学社的各项工作之中。

早在解放之前,九三学社就在1946年9月3日发表的《为国际民主胜利周年纪念宣言》中指出“鉴于今后中国非修养生息,集全力于民主与科学之建设迎头赶上欧、美不足以言生存,故组织‘九三学社’”;1947年5月4日的《纪念‘五四’宣言》中更是进一步指出,“我们深信,挽救目前中国,要在实行民主,努力科学。”

从两份解放前的重要文件中可以看出民主、科学的宗旨是九三学社的追求,但九三先贤也清楚地认识到,“民主”、“科学”始终只是方法,是让“今后中国……迎头赶上”的方法,是“挽救目前中国”、挽救国民党反动派腐朽统治下的中国的方法,我们的宗旨始终是拯救当时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这就是伟大的爱国精神的发端。虽未明确提出,但从那时起“爱国”宗旨便是九三学社根本宗旨的应有之意。

解放之后,建国前夕,九三学社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的筹备工作之中。1949年9月24日,九三学社首席代表许德珩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强调,新中国的建立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领袖毛主席之正确的领导,坚强的努力,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之英勇的奋斗”,所以大家应当“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依照共同纲领,把新中国的基础建立起来。”

在筹建联合政府时期,九三学社先贤便坚定提出,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全身心地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工作中。民主、科学一直都是九三学社的宗旨,但隐藏在其后的,是通过民主、科学的道路,建设起一个崭新中国的拳拳之心。民主与科学是方法,爱国才是真正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九三学社的历次大会上,更是鲜明地提出了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力建设新中国。1956年2月16日举办的九三学社第一次全国社员代表大会的社务报告指出,“在过去十年中,社曾经参加了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斗争,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进一步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而斗争,这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生长起来的,爱祖国、爱人民、追求民主与科学的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之下的必然归趋,因为在我们伟大的新中国里,真正要求民主的必然归趋于社会主义民主,真正追求科学的必然归趋于革命的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真正爱祖国、爱人民的必然归趋于无剥削、无贫困、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

这次大会,总结了过去十年九三学社在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社会革命,对九三学社的任务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不仅再次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根本内容,而且提出了九三学社的主要追求就是“爱祖国、爱人民、追求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事业,让当时的九三人再一次涤荡了精神,更加坚定地将爱国、爱民、民主、科学的内容刻进了灵魂之中。

1963年元旦,走出三年困难时期阴霾的九三人仍然保持着高昂的精神状态和爱国作风。许德珩主席在为九三学社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题词中要求:“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三面旗帜,贡献一切力量,加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学习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结合的思想……做好岗位工作,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出成果出人才而奋斗,这是我们共同的信念,坚守弗渝,并力以赴。”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逐份重要文件中,爱国的理念似乎都没有明确地提出过,但是它又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九三学社的基本追求之中,与民主和科学的优良传统并行,实践在九三学社社员的各项工作之中,也为九三学社追求民主与科学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首先,“爱国”为“科学”的发展指明了道路。科学是对客观真实的探寻,它本身是不带有价值色彩的,因此它在给人类带来生产力进步的同时,也带来同等甚至是更高的威胁。核武器、生物战争、病毒研发、人体实验,这些科学发展的成果也实实在在地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安全。而“爱国”理念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清晰地为“科学”的发展拟定了目标,“祖国需要什么,科学就发展什么。”祖国需要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那就造高铁、修高速;祖国人民需要吃饱喝足,那就去研究杂交水稻;祖国需要应对大国的“核讹诈”,那么砸锅卖铁也要搞出自己的核武器。在“爱国”理念的指引下,科学的发展就不会走歪路、走邪路,而是始终走在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之上。

其次,“爱国”为“民主”的追求统一了思想。民主是每个人意见的表达后,形成多数意见的体制。而个人的意见表达首先一定是为私的,是为了个人自我的更好发展。在每个人发展观念、方向不同的情况下,民主天然地指向分裂。近年来的国际形势,2020年美国大选、英国脱欧等事件正指明了这一倾向。“爱国”理念对民主的意义就在于它最大限度地统一了人民的思想,在作出决定时,中国人民思考的不仅仅是要对自己好,还必须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好。在这期间,自然也会有杂音、有不满,但最终都能在“爱国”理念的指引下,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没有“爱国”理念的调和,很难想象八十年代时中西部地区不计成本地提供资源,推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的历史场景;也很难想象最近十几年来各地响应中央号召,落实先富带后富政策要求,十几年如一日的转移支付。正是在“爱国”理念引领之下形成的“民主”,让我们建起了闽宁镇,实现了对口帮扶,没有出现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地区仇恨和割裂,全国人民都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

中国共产党对九三学社“爱国”理念的评价及发展内涵

九三学社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爱国”理念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认可。九三学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同心战友。1985年9月2日,习仲勋同志在九三学社建社40周年纪念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时指出,“九三学社是我国的民主党派之一,具有爱国的进步的优良传统,四十年来一贯与我党亲密合作,风雨同舟,并肩作战,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九三学社的爱国传统被中共中央认可并非孤例。2002年,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召开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参加联组会时提出,“这种爱国爱民的抱负和品质,是九三学社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并永远保持和发扬这个传统。”

2002年12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走访九三学社中央时提出,“九三学社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友党。”

2007年12月8日,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同志在九三学社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时指出:“九三学社秉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走过了60多年的光荣路程。”这是中共中央对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的总结提炼。该重要论述也被九三学社中央吸取,确定为九三学社的宗旨。

“爱国”宗旨在九三学社的任务中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九三学社“爱国”宗旨的内容应当是什么呢?

“爱国”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九三学社的爱国,爱的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个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国家。从历次重要文件的内容,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爱国从来是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路线不偏,方向不乱。

“爱国”的方式是自觉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爱国不应当是单薄的表达,喊得再响的口号终究只是空中楼阁,只有伏下身躯的苦干,才是我们表现自己爱国情怀的方式。作为九三学社的一份子,表达自己爱国情感的方式,便是遵从“民主”与“科学”的指引,倾听百姓呼声、遵从客观规律,实实在在地投入到日常工作中,承担起自己应当背负的社会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起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爱国”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国”的目标不仅是维护好我们现在的国家,更在于去为这个国家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提出,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这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回顾初心而作出的重要决断。作为一个有着“爱国”传统的民主党派,九三学社更应该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风雨同路,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懈奋斗。

(本文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一等奖 作者:朱起赟,九三学社三明市委青工委委员,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助理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