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25)|漫谈九三学社之与“学”缘深

来源: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    时间:2020-10-13

我国八大民主党派中,有五个党派于其名称中冠以“民主”之名,民革致公党亦于名称中清晰的表明其“革命”及“致力为公”的目标。八个民主党派中就有七个皆于其党派名称中体现其政治态度或建党初衷。独九三学社以日期为名,来自建党之时的一个宏大背景,是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而“学社”之“社”是华夏大地最早的祭祀场所,古人聚集之地必建“社”祭祀,传统之“社”今已无存,今日之“社”多用其组织团体类引申之意。由此来看,“九三学社”一名中与创“社”时属性及初衷最为相近的就是“学”了。而九三学社也的确与“学”渊源颇深,从创建至今,可谓朔源于爱国学运、脱胎于学术团体、履职于民主科学、以专家学者为主,不忘初心、“学”风悠长。  

朔源于爱国学生运动。九三学社的源头是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中,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起国人不满,于是在1919年的5月4日,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学生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五四运动遭到当局的严厉镇压,32名青年学子被捕。26年后,其中四名当年被捕入狱的学生为发扬五四爱国精神在重庆参与创建了九三学社。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界宣言》的起草人许德珩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五四运动的主要发起人、组织者之一,也是九三学社的首位主席。另外还有潘菽、杨振声、初大告,4人都是“五四”游行当天被捕学生,还有很多九三学社早期的社员如杨钟健、周培源、黄国璋、黎锦熙、张雪岩等都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分子。在年轻时曾以各种方式参加了五四运动中。可以说,九三学社与五四运动有着深厚的渊源,受到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

脱胎于学术组织。九三学社之名初听似乎是个学术团体,而实际上,这是因为九三学社的确脱胎于学术组织。与其他民主党派成立之初就有鲜明的政治诉求不同,在创建之时的九三学社更倾向于认同自己是个学术组织。1939年初,迁到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几位教授发起组织了“自然科学座谈会”。在此基础上,1943年,一批学者发扬五四运动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组织了“民主科学座谈会”。为纪念抗战胜利,1945年9月3日改称为“九三座谈会”。1945年9月3日是九三学社创建之日,而直到此时,九三学社依然是学术组织。九三学社由学术组织“九三座谈会”蜕变为政治组织的的关键是毛泽东的倡议与鼓励。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许德珩和夫人劳君展登门拜访。期间,二人向毛泽东介绍了“九三座谈会”的情况。毛泽东鼓励他们将座谈会发展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许德珩夫妇认为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不多,有一定的困难。毛泽东鼓励说,尽管人数不多,但每位成员影响都很大。1946年5月4日,脱胎于学术组织的九三学社在重庆正式成立。

履职于民主科学。九三学社的宗旨是民主与科学,这继承自五四精神。一代代的社员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民主与科学精神,“为实现人民民主与发展人民科学而奋斗”。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组织社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走上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发展科学技术、高等教育和医药卫生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了显著成绩。与我国其他民主党派略有不同,九三学社更侧重在事关科学的话题上建言与发声。社中央经常性召开“科学座谈会”,社内领导与专家亦在一些大众关注的与科学相关的热点话题上,如中医、转基因等问题上积极探讨与建言。

社员主体为科技界专家学者。九三学社的社员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是众所周知的“院士大户”。先后拥有近20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社员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选、黄昆、师昌绪、谢家麟、程开甲先后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共有12颗以九三学社社员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在浩瀚星空中遨游。社内主要领导也是院士、教授类专家占多数。近年来,虽很多地方党派组织负责人多由行政干部担任,但九三学社依然初衷不改。社内具有高、中级职称的社员比例达到了90%以上。作为行业翘楚的社员在各个专业领域为社组织带来荣誉,以致很多新社员是因仰慕前辈社员的学识而申请入社。

九三学社与“学”有缘,因“学”知名。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里,九三学社依然能一如既往的留有纯粹、专注的学者气质,亦是保存了“学”之渊源,留的几分赤胆初心

作者:王献民 九三学社咸阳市委秘书长  陕西咸阳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