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1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九三学社茁壮成长的沃土

来源:九三学社广西省委员会    时间:2020-10-28

【摘要】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巩固和发展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了一切的积极因素,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下,九三学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显著成绩,党派事业发展生机勃勃,建树颇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日益彰显,成为具有鲜明界别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可以说,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九三学社茁壮成长的沃土。

【关键词】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九三学社  成长  沃土

正如九三学社中央原主席韩启德先生所说:“九三学社从诞生之日起,就汇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 九三学社同中国共产党因“五四”结缘,两党领导人因心系国运、救亡图存的使命担当走到了一起。九三人同中国共产党人从并肩战斗到自觉选择接受领导,共同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九三学社实现自身政治抱负的必由之路。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大政治论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制度保证。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下,九三学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九三学社也汲取了养分茁壮成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日益彰显,成为具有鲜明界别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可以说,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九三学社茁壮成长的沃土。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九三学社政治属性匹配

中国创造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优秀思想特征,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符合中国国情,凸显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③而九三学社是在马克思主义新思潮在中国传播下诞生的,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社会学的先驱,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践行者、新民主主义革命骨干。因此,可以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九三学社属性匹配,都是源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特色传承。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九三学社政治目标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九三学社的创始人许德珩、潘菽、初大告、杨振声等在五四运动中,因心系国运、救亡图存的使命担当,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结缘走到了一起。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自愿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不变的人民情怀、宽阔的政治胸襟、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能力,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寻锚定向。而九三学社同样保持着合作初心和优良传统,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追求任何政党利益,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科学协商、客观议政、公正监督,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二者的共同政治目标。

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符合九三学社的特有气质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鲜明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始终坚持协商民主原则,通过政治协商最大限度地凝聚各党派共识,充分实现了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体现了民主精神、贯彻了民主原则、实现了民主诉求,无疑是真民主的典范。而民主、科学恰恰正是九三学社的立社宗旨,是融入了九三学社血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九三学社的前身就叫“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9月3日,为了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民主科学座谈会”正式更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5月4日,九三座谈会改建为九三学社。“九三”之命名,既是对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和纪念,同时也寄托了九三学社的先贤们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期冀和企盼,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和渴望,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九三学社的创始人许德珩在《成立宣言》中明确提出,“本社同人,即本‘五四’的精神,为民主与科学之实现而努力,始终不懈”。九三先驱张西曼教授于1945年创办的进步杂志就命名为《民主与科学》,直至今日,九三学社的社刊依旧是《民主与科学》。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体现的民主与科学是九三学社特有的党派气质。

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契合九三学社的发展方向

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机和国家危难,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引领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在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革命阶级及其政党都不可能单独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阶级和阶层,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九三学社在参与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斗争中,也逐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是正确的方向。1949年,九三学社公开响应“五一口号”,自觉接受并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筹备新政协,见证了人民政协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让政治格局有了制度化的保障,这在九三学社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九三学社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共同前进,成长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下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75年来,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党派事业发展和履职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下,在多党合作制度的框架下生机勃勃、硕果累累。因此,九三中央主席武维华做出了这样的论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九三学社发展成长的根本保证和必然要求,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历史经验和政治选择。

五、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九三学社彰显活力提供了舞台

九三学社作为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主、科学是党派的鲜明特色,热血奋进的家国情怀是广大社员的共同属性。九三学社从立社至今,一直活跃在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事业当中。九三学社这种活力属性,在许德珩、梁希、潘菽等一批文化、教育和科技界人士出于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而立社抗争之时便已奠定。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选择加入了九三学社,积极践行科学报国理想。如:邓稼先、王淦昌、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成功研制“两弹一星”;黄汲清、谢家荣为新中国甩掉“贫油国”帽子;王淦昌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王应睐、邹承鲁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王选研制成功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潘建伟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以及多光子纠缠操纵等量子信息实验领域中做出的杰出贡献,领跑全球。目前九三学社现有“两院”院士63位,加上已经去世的院士,共有达177位,是所有民主党派中院士人数最多的党派。几十年来,担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的,包括周培源、吴阶平、韩启德、武维华,均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能够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并持续彰显活力,为发展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做出许多开拓性和基础性工作,离不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个广阔的舞台,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开放性、包容性给九三学社提供了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发展空间。

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九三学社茁壮成长的沃土

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框架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九三学社指导思想、政治纲领和目标任务不断与时俱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九三学社地位作用日益彰显、工作领域不断延伸;随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持续推进,九三学社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能力素质不断提高。⑤75年间,九三学社已经从一个创建初期只有数十人的学术性政团,发展成为拥有18万多名社员、政治成熟、组织健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日益彰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75年来,九三学社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九三学社也汲取了营养茁壮成长,形成了一套具有“九三”特点的参政党建设思路、原则和方法,造就了全社蓬勃向上的活跃局面,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光荣使命,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实践充分证明,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创造,以大团结大联合奠定了新中国71年民主政治的基础,推动实现了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在这块沃土上,九三学社将继续秉承合作初心,携手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把九三学社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事业的发展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融合在一起,矢志不渝、竭尽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赵婷:广西玉林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融资管理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