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35)|选择映初心

来源: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    时间:2020-11-20

摘要:2020年,是九三学社创建75周年,也是九三先贤郝诒纯院士诞辰100周年。与郝诒纯共事过的人谈起她时,敬意从眼神里满溢出来,言必称“先生”,容不得一丝不敬——在这样一个被诟病“偶像缺失、信仰缺失”的时代,令人不免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能给后人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

大时代之子

郝诒纯的父亲是老同盟会员,爱国名宿。就职于国民政府期间,因不满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孙中山三民主义而与国民党割席,随后又相继拒绝了来自伪满政府和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橄榄枝,弃政从医。但他对子女予以厚望,教育郝诒纯姐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背负着这样的期望,郝诒纯的青春岁月,精彩而沉重。

这一代人,正是所谓“大时代之子”,他们的人生轨迹涉及了太多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政治人物。因此这代人,是不可能脱离开时代而探讨的,他们必将影响时代。因此,从郝诒纯身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代人的生命选择,一个民族的轨迹命运。

少年革命者

郝诒纯的革命生涯从“一二·九”运动开始。“一二·九”运动从一场学生自发组织运动,发展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全国,并生发出了“民族解放先锋队”作为“一二·九”运动的产物和高潮。“一二·九”运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可以复制的成功样本,毛主席曾在多个场合高度评价“一二·九”运动,是“五四运动以后最伟大的群众运动”。事实证明,“一二·九”运动及“民先”队,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郝诒纯就是其中之一。郝诒纯组织读书会、报告会,组织游行、慰问、捐助活动,广泛宣传共产主义。在天津办过无线电学习班,掩护过地下党,发展过进步学生。随着平津失守,郝诒纯又远赴西南联大求学,并与家人音讯隔绝7年之久。

烽火读书声

在西南联大袁复礼先生的指点下,郝诒纯找到了自己为之奋斗毕生的研究方向——地质,西南联大在烽火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知识分子。

情怀在当时更加开阔,因此脚步也就更加坚实。对教授而言,学者报国,未必是血染沙场,如朱自清言,保持中国“弦诵不绝”,中国就还有未来。对学生而言,他们暂时地让出了自己的家园国土,但是并没有放弃生存的信念和力量。

国家还在。人民在,信念在。

读书不忘救国。在西南联大这个“民主堡垒”中,学生们组织时事报告会,办报,演出,争夺学生力量,向群众宣传革命。郝诒纯代表中共进步力量,两次击败三青团、国民党,夺得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权,组织进步活动,为学生争取合法权益。郝诒纯参与组织的剑指国民党政府腐败现象的“反孔祥熙游行”,由西南联大发起并走向全国,让陷入困顿的学生运动重燃希望。

救国不忘读书。中华告急,大后方的云南也已不能置身战争之外。日军空袭昆明,西南联大学人每天日常的功课就是“跑警报”。飞机上午来一次,下午来一次,学生们计算着时间上课,飞机加上油再飞回来,中间的几个小时正好上课。

空袭的目的本在于摧毁国人的意志,然侵略者不了解中国学人:满目风雨飘摇反而激发了他们科学救国的决心。像郝诒纯这样,吃着陈粮,住着铁皮草顶宿舍,煤油箱子当桌凳,靠给医院浆洗、刻蜡板赚生活费,成为了学科奠基人、学术带头人的,在西南联大不可枚举。

选择映初心

郝诒纯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的经历也使她不能幸免于“文革”。

“文革”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痛。如果仅以人性来共情,很难解读在如此的痛苦煎熬中,如何还能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人民的绝对热爱。但如果了解郝诒纯是从如何在十几岁三观确立之初便选择了党,如何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巩固信仰和立场,便明白:虽含冤受屈,但一旦对党和人民失去信仰,便也是对自己整个生命的否定——那将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信念,或者说信仰,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起点。爱国与自爱的统一,就是个人和民族的血脉相连。

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郝诒纯的学术选择也一直以国家利益为重——正是因为以夺回资源开采使用权为己任,郝诒纯才毅然投身地质。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地质界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开发边疆,一是找油找矿。

50年代后期,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在松辽平原白垩纪—第三纪陆相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石油大会战拉开帷幕。包括郝诒纯在内的广大地质人投身会战,奋战三年半,取得了重大突破,会战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国石油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随着石油开发、海洋开发的深入推进,化石鉴定仍然靠人工检索,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郝诒纯以个人名义向世界银行申请贷款,引进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扫描显微镜,指导研究生进行了6年的探索,设计建立了计算机辅助研究系统,有关部门采用后,效率提高了数十倍。当时郝诒纯已经是地质大家,曾有人劝她不要去选择这种过于前沿的课题,但郝诒纯以坚定的决心和学术自信取得了重大突破。

学术研究方向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解决国计民生的问题,体现的是知识分子的担当。邓稼先投身两弹一星,十几年抛家舍业隐姓埋名,王选为开发汉字激光照排夙兴夜寐呕心沥血。这是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知识分子使命初心,就是报答人民,而报答人民的方式,就是在他的科学中,为自己的民族创造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人生就是选择。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每个人的枝枝蔓蔓都与历史进程息息相关。每一个“时代之子”的每一个瞬间抉择,都将书写在自己的生命,以及民族的命运之上——何其有幸。在家国民族面前,很多人的选择,最终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未来。

缅怀前辈,警示吾辈,期寄后辈:今天的我们,当以怎样的担当,把自己为之奋斗的这个国家交给下一代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拼搏,愿我们都能够在拼搏当中实现生命最高的价值。

作者:孔瑶竹,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宣传研究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