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增绿? ——访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

发布日期:2021-03-19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今年是我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周年。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当前面临哪些新形势?“十四五”将采取哪些新举措?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刘东生。

义务植树进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阶段

记者:今年是全国人大颁发《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40周年,这40年来,义务植树活动进展情况如何?如何把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刘东生: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8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同年成立中央绿化委员会(1988年改称全国绿化委员会),加强对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从此,全民义务植树以其特有的法定性、全民性、义务性和公益性在中华大地蓬勃开展起来。

40年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对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起到了关键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连续八年带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并对进一步开展好全民义务植树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广泛参与,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全民共同履“植”尽责,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绿化之路。

近年来,随着义务植树的不断推进,我们将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扩展到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八大类50多种。在15个省份开展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建立了一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云端植树”“码上尽责”让随愿、随处、随时植树逐步变为现实,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进入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阶段,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针对全民义务植树面临的新情况,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和尽责形式,加大宣传发动力度,不断凝聚起国土绿化的全民力量。

科学绿化重点解决四个关键问题

记者:我们感受到了近年来身边的环境不断在改善,但刚刚结束的沙尘暴也在提醒我们这项工作任重道远。当前国土绿化工作面临哪些新形势?“十四五”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刘东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深入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国每年造林面积都在1亿亩以上。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但是,必须承认我国仍然是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国家,国土绿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重点要解决好四个关键问题:

一是解决好“在哪种”。利用“国土三调”成果,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造林绿化用地,合理安排年度国土绿化任务,实现任务直达到县,落地上图精细化管理。

二是解决好“种什么”。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推进林草一体化,积极采用乡土树种草种开展绿化。

三是解决好“怎么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之路。

四是解决好“怎么管”。坚持分类施策,南部、东部、中部地区着力巩固现有成果,注重发挥存量优势,以调结构、提质量为主,积极开展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培育大径材和珍贵树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西部、北部地区充分利用适宜绿化空间,持续推进困难立地造林种草,加大新造林地管护力度,坚决打好生态脆弱区增绿扩绿攻坚战。

应对新目标实施新举措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这对林草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此,林草部门将如何保障目标的实现?

刘东生:我国调整更新2030年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既充分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重信守诺的责任担当,也对林草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标要求。

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森林蓄积量达175.6亿立方米,原来对外承诺的森林资源增长目标已提前实现,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然,实现这一目标,目前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森林资源保护压力大。国内木材、木质产品需求很大;同时违规破坏森林资源问题依然长期存在。二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我国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0%多,仅相当于巴西的1/2,不足德国的1/3。三是森林蓄积量和碳储量动态监测能力不强,难以及时掌握变化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充分利用坡地、荒地、废弃矿山等国土空间开展绿化,努力增加林草资源总量。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严格天然林、公益林和重点区域林木采伐管理,依法放活人工商品林经营;同时完善林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开展国家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和森林碳汇计量监测等。(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