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助力美丽湾区建设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1-03-04     来源: 人民网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章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内容。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在生物多样性维护和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近岸海域水环境恶化。

二是滨海开发强度过大。

三是珍稀濒危生物栖息地受损。

四是自然海岸线过度开发。

为此,建议:

一是建立跨境保护合作机制,共同维护生态安全。高位统筹协调,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讨协商大湾区环境保护、生态修复、防灾减灾、协同管理各方面事务,特别是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美丽湾区建设智库,广泛吸纳三地海洋、环境、经济、文化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与政策和管理办法制定、涉海项目咨询论证等;共同建立监督和执法机制,联合打击破坏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的非法行为。

二是突出区域特色,联合制定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广东省美丽海湾建设总体规划》等与海洋生态保护密切相关的规划,尚未将港澳海域纳入规划范围,不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的整体改善提升。宜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统领下,三地联合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强化内地相关规划与港澳相关规划的融合与协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共同推进海湾整治和珠江三角洲水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海岸线保护与管控、保护和修复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重要海洋生物繁育场等,促进大湾区人与海洋和谐共生。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建立生态监测评估预警平台。统一调查内容和评价标准,以海洋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基础,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共同推进三地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建立统一的海洋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海洋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支撑,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对各类典型指标管控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掌握自然海岸线保有率、旗舰物种数量和时空分布、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以及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深入研究海洋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加科学系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