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助力复工】朱新开:化身“主播”指导春耕生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九三人在行动之一百二十三


近日,各地在疫情防控到位基础上,稳妥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助力有序恢复生产,努力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力量。

“今年很多麦田旺长比较普遍,因去冬今春温度持续偏高,今年有可能会提前拔节,增加倒伏的风险,需要采取镇压、化控等措施,控制旺长,防止后期倒伏......”

这是徐州市睢宁县庆安镇杨圩村种植大户陈振海的手机视频里,扬州大学农学院朱新开教授正在详细讲解今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注意事项。

眼下是新冠肺炎防控期,也正是小麦生长时节,是加强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实现小麦稳穗、争粒、增重的关键时期。陈振海的麦田里旺长比较普遍,部分田块草害严重,担心影响夏收产量的他给朱新开教授发送了求助信息。虽因疫情防控不能赶往现场,但为了不耽误农时,朱新开教授便采取了这种“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远程指导。

“虽不能亲临抗疫一线,但仍想发挥我们的力量,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务。疫情当前更要保春耕、不误农,坚决守好百姓的‘米袋子’!”朱新开教授对记者说。

作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以及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首席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之一,九三学社扬州市委委员、扬州大学农学系主任朱新开教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工作方式,化身网络“主播”,指导农户春耕生产。

朱教授的直播间

“小麦根部有些腐烂怎么办?”“什么药剂对猪秧秧、播娘蒿防治效果较好?”“小麦春季田管该注意什么?”最近一段时间,朱新开教授每天都能收到十几条类似这样的求助信息。

作为一位长期坚守在苏北农村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应用的“资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这场席卷全国、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朱新开教授的推广工作一时间无法开展。

原来,朱新开教授每年都会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亲自下基层,在农家小院里、田间地头上,一群人围坐在一起,拉拉家常、说说技术,在天南海北中帮助农民解决最实际的种植生产问题。然而,疫情的发生却让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无法如期而至。

面对农民们迫切的需求,朱新开教授大胆地尝试了“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农业种植生产教学以及给农民答疑解惑。

“网络直播给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年轻、新潮,看似和农业这个传统的行业不相干,很多人刚开始会不接受。但实际上,网络直播实时性、互动性强,可以实现需求者和供给者的精准对接,应当是一种被推广应用的技术推广方式。”朱新开说,对于这种新型方式,他本人也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接受认可的过程。

目前,朱教授的直播间开通至今已吸引了众多粉丝,据了解,他每天都会按时上线为大家解疑答惑,通过直播传授稻麦种植系列知识、发送各类市场政策。农民们表示这种方式不仅新颖有趣,而且还能解决眼下生产技术指导欠缺的“燃眉之急”,好评不断。

“键对键”的明白纸

“目前已经拔节的小麦发生冻害的风险很大,可在寒潮后2-3天进行剥查......”近期,朱新开教授正在电脑前抓紧“赶”出最新一期的小麦春耕生产的指导意见。

原来,根据天气预报显示,近期有可能会迎来一次大幅度降温,小麦冻害风险较大。而受疫情的影响,当前农资运输、田间用工都会产生影响,为了尽快帮助农业复产、农民复工,朱新开教授在配合“直播”开展远程指导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为农户提供“网络版”技术指导明白纸,指导农户如何在疫情防控期开展好春耕生产。

“以前我们前往各地实地考察指导生产时,都会随身带上我们的针对各地气候、种植情况等‘量身定制’的技术明白纸,发给农户们。”朱教授笑着说,“现在是特殊时期,农户们更加需要我们的帮助,虽不能‘面对面’,但是我们可以‘键对键’。”

截至目前,朱新开教授通过农技耘app、微信群、QQ群等平台,就农户们普遍关心的小麦冻害、病虫草害防治,肥水管理等主题已开始了十余次技术资料发布,提供了及时有效的“键对键”式线上指导。

战疫情的农技微课堂

自2月24日,朱开新教授还创建了“战疫农技微课堂”,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等项目成果,指导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制作当前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微型资料,让学生将平时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小麦栽培理论知识,结合通过网络学习掌握的知识有机结合,图文并茂,并通过网络交流指导学生修改,完成后在江苏省“农技耘”平台上发布,无偿提供给农技人员、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大户下载学习与使用,目前阅读人数已超过15000人次。同时也利用自身的微信平台、QQ平台等转载,扩大应用范围。

朱教授说:“‘战疫农技微课堂’的编制与发布受到了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的欢迎,都认为这种形式好,短小精悍,形象生动,都自动转载到当地种植大户微信群中,让当地大户学习应用。同学们也感觉平时学习多看的是文字,技术推广则是多宣讲,而这次‘战疫农技微课堂’则要求短小、图文式,如何利用有限的版面将理论知识通过图示结合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既是再学习过程,也是实践创新过程,收获极大;同时通过相互学习,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坚定了自己从事农业的决心。”

“战疫农技微课堂”,被中国青年报、交汇点新闻网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永久牌”的引路人

除了被农民刚认可的“主播”身份,朱新开教授还有很多身份和头衔,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等等, 然而,对朱新开而言,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在乡亲们心中收获了信赖,是他们心中“永久牌”的乡村振兴引路人。

从1991年开始工作起,朱新开教授每年都有100多天的时间奔走江苏及周边省份的各县区乡间小路、田间地头,开设农业课堂、进行现场指导,在江苏姜堰、海安、响水、灌南、睢宁等地,成立驻村的“科技扶贫工作站”或“专家指导站”,定点开展科技扶贫与技术推广工作。

“技术推广并不是单纯让农民集中起来培训一下,更应将与农民交流结合进来,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才能发现他们的所需、所想,解决农民最实际的问题。”朱新开教授表示。

近年来,朱新开教授先后承担了农业农村部的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江苏省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将大量的时间留在田头、献给基层,把论文写在泥土上,把成果送进千万家。

“再好的科研技术,只有应用到实际生产、农民手中才算是真正有价值的,我们要当科技创新的‘生产者’,更要成为成果推广的‘搬运工’。”朱新开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