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社员李强驰援武汉的点滴瞬间


李强 ,医学硕士,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九三学社西南医科大学基层委二支社社员,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爱笑爱唱歌会看点病最像90后的60后”,从1月25日出征到3月21日凯旋,整整57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在核心区域作战的历程。

“我理解你,也支持你,但请你平安回来”

得知四川省组建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时,李强毅然决然主动请缨,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李强既兴奋又紧张。他说,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他的义务更是他的责任。大年初一即随队驰援武汉。

李强的妻子黄俊梅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的主管护师,在出征那天的早晨,赶去医院集结时,因大年初一,一直打不到车的妻子没能赶上临行时的送别,她给李强发了一条微信“同为医生,我理解你,也支持你,但请你平安回来”。

李强告诉我们,我是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什么事都冲在最前面。我们都是中国人,武汉人民也是我们的亲人,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这次一样可以取得胜利!

“60后”医生说出五个“不”,冲进疫情重灾区

作为感染呼吸病防治的专家,李强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也是医疗组长,参加过非典、甲流、乙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疗队到达武汉后,他和医疗队队友进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发热七病区,负责该病区30名患者的医疗救治任务,协助当地医护人员共同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工作。

李强是西南医科大学第一批援助医疗队35名队员中年龄最长的,刚开始工作时还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医嘱系统与原所在医院的不一样,作为“60后”医生的他还需适应;而且李强戴有近视眼镜,加上护目镜,又穿着防护服,有时热气起雾半个小时都无法消散,好在队员们都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很快让李强适应了工作环境。

他不仅要负责收病人、写病历、写医嘱等住院医师方面的工作,还时常指导年轻医生,和年轻医生一起倒班,每个班要上4个小时,李强总是提前6-8小时不喝水,以免消耗防护装置。

“我要发扬不惧不畏不避不退不让的精神,尽自己的全力同病毒赛跑、去减轻患者疼痛。对病人多几次巡视、多一份关心,多一点坚持。”李强如是说。

爽朗的笑声,让他与武汉人民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李强除了诊疗还很会做思想工作,在完成诊疗工作的同事,他总是鼓励病人,给他们讲政策、谈健康知识等,还告诉一些心里害怕、紧张的病人,可以尝试用唱歌来缓解情绪。

“一般都是告诉患者唱《我的祖国》。这些年,我们经历过非典、地震,没有什么事是大家团结一心不能解决的,相信我们的祖国,也相信我们自己!”李强说。

李强的笑声很爽朗,病人隔着几间房听到他的笑声,就知道他来上班了。现在的李强,在武汉的病区里已是小有名气,有些病人还会专门找他看病和咨询问题。他也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患者眉头紧锁的脸上恢复灿烂的笑容。

他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年轻母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过程中这位女患者起初情绪低落,他每天给她治疗的时候都会鼓励开解她,与她分享带娃心得和趣事,经过三周细心地治疗,女患者痊愈出院,并深深鞠躬说道:“这次的疫情改变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前把精力花打扮在美丽的外表上,现在对我来说没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以后我一定更加珍惜生命,好好培育小孩,希望他长大也可以当医生,为生命护航。”

他带着爽朗的笑声,告诉我们:经历过这次疫情,武汉的樱花必将更加灿烂,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来时以热情相簇,离时以泪眼挥别

李强说,1月25日刚到云龙机场,机场工作人员高举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致敬白衣战士”的标语牌迎接我们。进入机舱后,机长的鼓劲、敬意和加油声,让我瞬间热泪盈眶。这架彰显着泸州医护人员“精神”的“战机” 即将飞往英雄的城市——武汉。

还记得到达武汉的时候夜很深了,那天的天河机场灯火通明,好像述说着武汉这座城市从来都不曾被任何困难击垮过一样,迎接我们的当地工作人员也热情洋溢,冰冷的空气中一直氤氲着武汉人民沸腾的生命力。

正如李强感受的那样,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里,养育的是英雄的武汉人。

3月21日清晨,九三学社武汉市委江夏区工委主委栗晓红专程赶到四川援鄂社员驻地酒店,与李强等来自四川的九三学社社员握手道别。栗主委深情地说:“感谢你们不畏艰险挺身而出!感谢四川九三学社的驰援!”简短的欢送仪式后,西南医大附院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踏上回川路。警车开道,铁警快骑护航,一路上,人们挥手告别,泪眼相送,他们以最高规格欢送援鄂医护人员的离去,场面十分感人。

这不正是“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吗?

在李强身上投射出泸州九三人对于专业和生命的积极追求,感染着每一位为生命抗争的荆楚儿女。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泸州九三人必将继续凝心聚力、勇敢担当、展现九三人的风采,充分继承和发扬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不见阳光不放弃。(余爱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