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疫情之下


从未想过,我所热爱的这个城市会以这样的方式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元旦刚过,就查出藁城有新冠感染者,然后人数陆续增多,政府紧急下达了封城令,交通停止,小区封闭。从家里的窗口望去,大街上几乎空无一人。上午马路上偶尔还有车辆行驶,下午几乎就都销声匿迹了。往日的喧哗突然沉寂,一夜之间,全市按下了暂停键。

学校、教学部的通知一个接一个,告知大家注意事项,同事们也表达了坚决听从指挥的决心。第二天看到通知,说让在教师公寓住的教师八点之前到办公室,听从学校统一布置,主要是帮助留校学生。觉得学校真是明智,这学期周日上课把后面的课都赶出来,元旦就放假了,大部分学生都已回家,现在留在学校的是准备考教师资格证或考研的学生、留学生、留下来做实验的理科研究生等。无论何时,一旦有事情发生,学校首先想到的是学生这再正常不过。匆忙洗了把脸,赶快奔赴办公室,同事们也陆陆续续到了。关键时刻,谁也不会掉链子,只要需要,即可到岗。后来又说请党员留下,其他人可以回家。主任说:您是九三的,可以回去。我说,虽然不是党员,但关键时刻肝胆相照,需要的时候义不容辞。通往学校的小门早上去的时候还开着,等到中午12点就封了。学校里有几位相熟的老师志愿留在校园里:照顾好学生对教师来说责无旁贷。

这两天很冷,零下15度,据说是多少年来的寒冬。全市人民进行核酸检测,要在三天之内检测完1100万人。物业的负责人让大家不要着急,都在家里等着,会按楼号和楼层有序安排大家检测,听从指挥,让下去的时候再下楼,五人一组,有序进行。取样的医生,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盖住整个脸的防护罩,一直站着,重复着几乎相同的动作。后来知道,她们不敢多喝水,因为上趟厕所就要换一套防护服。很心疼她们,这样一干就得是一天,甚至有时候还要熬到凌晨,真的不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唐山的医疗队来了,武汉的医疗队来了……身为庄里人,很感激他们,因为他们来就意味着要冒生命危险,冲在第一线。第二次核酸检测前社区召集志愿者,大家都很踊跃,我看到信息时已晚,非常遗憾未能参加。但看到九三的人都在行动,丽丽又冲在前面,这个能干、热情的女子,有自己的公司,做劳保产品,去年疫情期间,我不在国内的时候,在口罩紧缺的情况下,主动给我家人寄防疫物品,解燃眉之急。她父母家就在藁城,但离着小果庄远,也让在市里住着的她挂念不已,每天与父母视频。她不但自己捐物还调度救援工作,冲在前面。九三的微信圈里,尤其是从事跟医疗相关专业的同仁们都在积极献言献策,指出一些应该注意的地方或不足之处。九三鹿泉支社的李永辉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不道晚安,只说平安》,写得情深意切。他的妻子是医生,已离家赶赴疫情,文章被大量转发。大家在微信圈里力赞医生、护士、物业的组织者、志愿者,每个人都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有句话在微信上很流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网上,是有些悲愤的用词:国际庄,挺住!住在庄里的人们,似乎从来没有这一样团结一心过,从来没有这样为自己的城市心疼过。

中午做饭的时候才发现家里没盐。隔着门口的栅栏,问门口小超市的人,说只剩6袋了,你少买几袋,给别人留点儿。呵,感动于这心怀他人的高尚境界,若在平时,肯定恨不得赶快将货物卖掉。关键时候,人性的光辉闪耀。

    微信里,各种问候来了,有的是久未联系的人,都在急切地询问,叮嘱做好防护。我几乎统一回复:勿念,很好!情况没有外界传的那么糟。身处其中的人,很笃定,踏实,因为相信这一切只是暂时,疫情肯定会得到控制。这种心态,与几乎一年前我在英国时的焦虑形成鲜明对比。

去年在英国,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引起英国政府的注意,但是,周围咳嗽的人不少。不但我自己在咳嗽,同公寓里访学的老师在咳嗽,大房东、二房东在咳嗽,还有新来入住的、从冰岛旅游回来的那位毕业生的母亲也在咳嗽。在路上随便都能听见咳嗽声,图书馆里咳嗽声此起彼伏。虽然知道可能是流感,但心里还是隐约有些害怕。朋友从伦敦来埃城做实验,说:一起吃个饭吧。很想见她,然而想了想,决定还是放弃:若真的染上新冠,传染给朋友那就万劫不复。也没告诉她原因,想回国以后再解释吧。在百度上搜索新冠病毒的症状,对照自己,觉得不像,但又不放心。心里害怕,万一是怎么办?从中国超市买了萝卜(一根差不多4镑)每晚煮汤喝;又买了梨,煮梨汁润肺。中午太阳好的时候去人少的地方快走,一方面让紫外线消消毒,另一方面锻炼身体加强免疫力。还好,咳嗽慢慢就停止了。回国后看到留学群里,有一个人悄悄地说,自己有些咳嗽,心里害怕,结果许多人都冒出来说自己也咳嗽,有的说是咳嗽半个月了,不敢出去,不敢让别人听见。有人说,可能是开着电暖,屋内有些干燥,引起喉咙不适,总发痒,是咽炎吧。我自己一想,有道理,可那时不知道,当时的惊惧已不能祥叙。

很快,疫情越来越严重。NHS先后发了两次短信,第一次说,如果出现咳嗽、发烧、腹泻等症状,先自行在家隔离7天,不要去医院,不要去GP,但如出现呼吸困难可拨打111。其实就是打了,语音提示往往也是“if you have mild symptoms, you don’t need to inform us ……(如果你有轻微症状,不必通知我们……)网上有一个帖子,说一位中国留学生已经出现呼吸困难了,拨了111,也没见人来,求助中国大使馆,大使馆出面,来了救护车,拉去医院,也是让干等着,没有任何抢救措施,帖子的悲愤透过手机都能感受得到。第二次的短信是说医院的预约制度暂时取消。英国看病一般要提前预约,一个华人朋友地说:你如果得了病,跟医院预约,一个月后,感冒变成癌症了,才轮到给你看。她说自己有病都是回国内看。她有次车祸导致胳膊骨折,直接买张机票回国去治,现在已经完全康复。“如果在这里,拖也得给我拖成残废。”英国的医疗资源紧张、医务人员短缺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如果像中国一样进行大面积核酸检测,不说费用,筛查出来如何诊治呢?没床位、没药品、没医护人员。

英国的拖延政策招致了很多批评。带孩子来访学的老师们心里更是忐忑,小学一直在上课,学校除了强调孩子们勤洗手外也没有别的什么措施。英国的小学管理严格,孩子不能无辜旷课,生病请假必须有医生开的证明。家长们不愿意撒谎,又怕讲真话请不了假,一筹莫展。结果离3月27日放假还剩两周的时候,一名大学生被查出阳性,大学紧急改为网课,小学闭校,家长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领孩子们回家了。于是屯粮备荒,家门紧闭。

排华现象开始发生,有的本来定好了房间,房主一看是华人,不让住宿。华人被袭的现象也开始发生。一位23岁的中国女子因戴口罩,路上被几名英国女子推搡,让她滚回中国去。一位在英国工作的中国女孩接受了英国电视台Channel 4 的采访,讲述了自己在伦敦地铁的遭遇:女孩刚从地铁站出来的时候,有人朝她喊:“希望你没有把病毒从中国带来!”她看到一个男人盯着她,恶狠狠地喊,并且跟着她,咒骂她,做出下流的手势。一位亚裔青年,被认为是中国人,被打断了鼻梁骨。感觉危险越来越近,我旁边的那个街道上有两个中国年轻人从酒吧出来后被袭。狭隘的当地人把对病情的恐惧转移到对华人的攻击上。

疫情继续,每日确诊的疑似病例和死亡人数在增加。英国把危险等级从低级提到了中级。病毒像个幽灵,徘徊在人间,看不见,摸不着,出门一趟,或许就被缠上;擦肩而过的一个人也许就是携带者。恐惧在心里日益增长,访学的人都说,能走赶快走吧,情况越来越不妙。国内朋友问:你的航班有变化吗?我说没有。结果没过两天,突然收到国航的短信,告知航班取消。一下子慌了神,最担心的是家里老人,隔着这么远,若老人有个三长两短还回不去,是最让人焦虑的。赶紧提请改签,一查看当天的航班,经济舱已经没了,只剩公务舱,价格到了两三万。给携程打电话,一直不通,晚上接着打,多亏坚持,终于接通了。请接线员帮改签,提前两天。服务员态度很好,做了加急处理。第二天醒来就看到短信:改签成功。

机票搞定后安心了许多。就等着归国的日期。疫情传播速度太快,阳性感染者的数字呈几何增长。又多了另一层担心:航班千万不要取消或是封城啊。各种真假消息漫天飞,几乎不敢看新闻。呆在租住的小屋里,周围一片静寂,人们也在尽量减少外出。望着窗外,觉得万物失色,偶有乌鸦飞掠而过,更增加了那种不确定的恐惧感。鲍里森的政策让人害怕,要感染60%的人群产生抗体。理智告诉自己害怕也没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自己左右不了的事情,就不去管它,尽可能过好每一天。于是拿起书本,只有沉浸在阅读中,才能忘记外面病毒的肆虐,减缓自己的紧张与不安。读到老师布置的一篇文章,题目是:Who Will Build the Ark?(谁将会建造方舟?)真契合现在的形势!

以前打个喷嚏,咳嗽两声,发点烧,不当回事,现在则如临大敌,生怕被传染,也生怕被拦住不让上车,不让上飞机。庆幸的是,直到走的前一天都没有收到航班取消的短信,为了准备第二天旅途的饮食,我终于走出了家门。街上人还是不少,偶尔有几个人戴了口罩。我快速向Bake House 买了夹火腿肠的面包,然后去空无一人的肯德基要了一根吸管,发现卖Hotel 巧克力的专卖店已闭门,常去买食物和水果的Ice Land超市也关了门。

终于到了离开的这一刻。我在长途汽车上,悄悄地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口罩就放在口袋里。看到有两个亚裔模样的青年戴了口罩,我也悄悄地戴上,但是车停靠站有人上车的时候,我用长围巾将下半边脸遮挡住。入乡随俗,自己有再多的理由,也不要引起别人的恐慌和反感。进入机场,就像进了生化危机大片。戴玻璃头罩的、护目镜的、穿塑料防护服的……这种场景,在电视、电影上也难看到。遇到一个访学的老师期满回国,满满一箱子书,他说:什么不要也得要这个,都是吃饭的家伙。

飞机飞离希思罗机场的瞬间,将所有的焦虑都留在了伦敦;当它终于缓缓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的时候,心底升起的是从未有过的踏实与幸福。

亲身经历了外疫情期间国内外政府的不同态度与举措,对比中更有感祖国的美好。中国政府的抗疫,尊重科学,重视生命,最大程度上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安全。经过这个没有硝烟的战争,人们会更坚定对自己国家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发展历史不同,选择的道路当然不会一样。疫情肆虐的时候,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还发表讲话鼓励支持者,民众冲击了议会大厅,占领了议会,一片乱像。一个把自己国家都治理不好的总统,有什么资格对别的国家指手画脚?美国世界警察的角色可以休矣。纽约大主教在敲响30万人因疫情而死亡的钟声时说:如果到了40万,就请上帝原谅我们吧。透着无奈与绝望,而40万人的死亡不日即到。一国之首,不以人民的生命为头等大事,反而为留恋权力而鼓动民众闹事,成为历史上的笑话,也戳破了西方国家民主与自由的幻象。

响应政府号召,不出门。家里新移的昙花有了新芽,一度还以为新栽的这两只活不了了;文竹也有了新枝,差点仍了的文竹冒出了新枝。甚至牵牛花竟然悄无声息地开了花。想想寒风中、车库里的核算检测人员,心疼他们,已经有医生倒在了工作岗位。尽管病情肆虐,但在家里感觉与平常无异,看书、写字,做饭,睡觉,日子宁静而安详。有太阳的时候,出去散散步,虽然不能出小区,但绕着楼走也不觉得闷。大家三三两两见了面,戴着口罩,帽子,互相是个眼神,或扬手打个招呼,都自觉遵守指令。小区门口有了买菜的,社区热热闹闹展开了团购,亲眼见到民警来查物价,严防物价上涨。觉得自己温暖。可靠的政府,祥和的人民,不知多少人紧张辛劳才有像我一样百姓的安稳。感激。

(段艳丽,九三学社河北师范大学二支社主委,师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