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文星,男,73岁,河南禹县人,曾任学院支社宣传委员,社省委法制委员。从事数学教学已五十余年,先后获得“先进”、“模范”9次,发表论文36篇,获过省数学学会一等奖,科研项目二等奖,出版独著高校教材一部,专业讲义一部,出版合编教材一部。
一、挚爱教育,梦始幼年,四次赤胆闯讲坛
连老师幼时家贫,小学三年级时几乎辍学被卖出,幸得数学老师陈吉仁救助,遂发奋学习,立志成“家”做“名师”。经多次跳级,1956年15岁时即以超北大分数线为兰大录取,成为早于科大少年班22年,且为十二年制下逐层考升上来的少年大学生。因而,假期即被许昌、漯河高中请去辅导考生。不幸,16岁竟被划为右派,勒令退学返乡劳动。60年行“半日制”时,他解脱集中劳动,立即应聘王庄小学代课教师。由于城郊学生顽皮且学习欲望低,教学工作非常辛苦,少有人踏实讲课,连老师却因材施教,兴趣引导,灵活运用不同教法和手段,不仅建树了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积极向上的学风,还取得了“公认的”优异效果,从而被评先进,自身也获得了欢乐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奠定了终生从事教育的信念。63年4月更被选拔到古城中学教数学、外语,但因学校在向教育局申报其“先进”材料时“露馅”而被辞退。78年右派改正时恰逢县高中复办,他便坚拒外贸局副局长职位而要求到县高中教书。此举令人十分震惊,因为当时四人帮余毒未消,学校仍被看作是“臭老九成堆的运动窝”,因而人才流失严重——这次组建县高中的抽调教师中就有人“趁机”转烟草公司;由于此现象的普遍性,中央才接连发文件禁止从中小学教师中抽调人员。然而,他竟要从福利好,更掌握有木材、毛皮、日本棉绸等权便的外贸局往高中跑,当时看来真是咄咄怪事不可思议!现在看来,这种逆社会“思潮”的行动,不只是一个工作、一种职业的选择,更反映了他的人生价值观和个人品质的高尚,反映了科学、教育在他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和不可延缓的使命感!
到县高中后,他更加兢兢业业,发论文、编教学参考资料、培养和带领数学竞赛队、解答师生们所提问题……面对高考,连老师设计了“倒记时牌”,以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而且,为了鼓励好学生进一步提高积极性,同时又不挫伤后进生的信心,并且给后进生加强学习的动力,他创设了“两条腿走路式”成绩榜:一个是按常规,以考试成绩高低排名,另一个是按成绩提高的程度排名。此举效果殊好,也获得了学校的奖励和推广。然而,连老师对仅凭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而受奖彰并不十分赞同,他认为较差的学生也大量提高才是真正的标准,为此,在“拉腿生”身上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施教。比如张保林,第一年高考成绩仅达中师线(能上漯河师范),在连老师的引导鼓励下,第二年便获得全县第一名,并且“蝶化”为最优学生,在北京大学读博、博士后赴美,后为田纳西大学教授,现为美国FDA(食品药物监督局)特聘专家,华圣顿地区华裔科协会长。
学生们的成就,也反过来唤醒了他完成自己学业,提高知识境界的愿望,便写信要求兰大解决处份问题,遭兰大一再拒绝。他便持中央信亲赴兰大申诉,学校始允许他“无缝对接式”补课毕业:随大三上课,考过所有课程,包括大二课程的补考。——这显然是一种刁难,因为连老师已经43岁,时隔26年,没有复习时间怎么听课和补考?可他坚定地答应了。经努力,不仅于两年内补学了三年课程,取得了优异成绩,还登上了兰大的讲台。86年7月,始在河南人才交流中心动员、引介下转调河南教育学院。
二、挚爱集体,积极奉献,关键时刻敢抢险
同全国大多数高校一样,由于评聘职称中硬性指标的规定,河南教育学院也有“重科研、轻教学”的功利化倾向,不要说年青的、专业较生疏的教师,即就是有一定水平的教师也不太重视备课,堂上凭着自己的学术功底自由发挥,因而体系性不强,精准度不够,教学效果也就不太理想。加上学生中弥漫着的“工作难找、读书无用论”,便形成了双混现象:教师混课时,学生混学分。连老师很快看清了这一点,不仅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还呼吁教师、学生(将来的教师)们不要得过且过,忘记人民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要知道:“备课方知知识贵,讲课始知教师累”,促使他们对社会,对未来的工作有更深的了解和思考。对目前的教与学改善以正确态度。正因为此,他再次获得了学校、市级先进教师称号,获得了学生们的齐声赞扬。
“卫电师专”是教院的一项非常规教学任务,是“集中走出去”的办学形式,教师和学员都因临时性组织而不够重视,比“双混”更严重的是很多学员根本就不到现场听课。因为,他们吃定教师最后必然“软下身段”让所有学员都轻松过关。对此连老师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如“点名、记录、补课”法,基本上消除了缺课现象。令人想不到的是,最终的结果是学员们非常欢迎和感谢他,在反馈信息评比中,他所讲的三门课程全部以高票高分数获奖。
需要特别予以记述的,是平息98年教学冲突中他的出色表现。开学仅一个月,98级计算机专科班的学生对《数字电路设计》课产生了很大意见,当授课教授课堂上摔书走人后,学生们愤而找校系领导要求“撤换老师”,声称将采取异常行动。关键时刻,连老师奉命上场“灭火”、“抢救险情”。连老师不负众望,不仅化解了矛盾,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被学生一致票选为“最受欢迎的老师”。——其实,连老师根本未学过该课程,他是在自学的同时开展教学过程的,也就是俗说的“边学边卖”。由于该课程本身就是复杂难学的课程,学生的情绪还处于对持、“找错”状态,连老师便采取了“最高级别”的自学、讲课状态:知识内容要深入掌握,所有习题要全部会作,可能问题预测到位、讲述分析要明确流畅,从而赢得了全体学生的信服和赞扬,教师们也由“捏着一把汗”到由衷的佩服:此事不仅鲜明地展示了连老师的能力、素质和水平,更反映了他那灿烂的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挚爱工作,退休还干,继续教研不停断
2000年底连老师退休,仅返聘了一学期就有新人调入,连老师便外聘广东海洋大学六年。由于教学认真,重于身教,所教班的教学成效明显高于其他班。如经管学院02班,闭牡丹、张洋等三人高等数学统考均100分,且其它课程也优秀而囊括了该学院的全部国家奖学金。渔管学院的石瑜不仅高数100分,荣获国家奖学金,连老师指导的论文在参加大学生挑战杯比赛时还得了三等奖。因而,经常有几个班争着邀请他去讲课,他也连续几期受理学院、经管、食品学院的褒奖。04年也发生了一次“救场”事件,就是开学时突然有一个讲授《线性规划》课的教师有事请长假,临时找人也来不及,从未学过该课程的连老师再次“挑担救场”:主动接受了该课程的讲授任务。期末,因学生反应好和听课老师的推荐,他反而成了统一出题并作答的责任人。
07年以后,连老师因病不再去广东讲课了,但他闲不住,工作的惯性使他仍经常给求问者讲解和辅导,并继续发表论文。2012年3月更有论文获省二等奖。
四、热爱九三,忠于理念,有职无职想奉献
95年入社不久,连老师即被推选为支社宣传委员。出板报、办专栏是份内事,学中央社讯等文件也责无旁贷。任职社省委法制委员后,能积极参加会议和发言,在为省两会提议案而准备调研材料时也踊跃参加。连老师非常关心九三组织的发展,先后介绍多人入社。辞职后,他虽有病在身,九三会议是必定要参加的,而且积极缴纳会费,找新人谈话,动员其加入九三。连老师在生活和教学中发扬九三传统,面对社会,积极开展科教服务。他经常利用讲课、开会的机会深入中学教学第一线搞调研,回答问题,促进基层教学的改革。
连老师虽然只是教书育人队伍中最普通的一个,确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着自己的成功和幸福,正如他的一段小诗所表述的:“50载从教路,我是无怨无悔;生命的红烛即将燃尽,我也未流一滴烛泪。因为,我有很多幸福的时刻,我感到了生命价值在升华,人生的真谛已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