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少湘,男,1949年10月出生,浙江省义乌市人,1991年加入九三学社。1972年大学毕业后,在国家“扭转北煤南运”口号的召唤下,分配到江山恩坛煤矿负责矿井的机电设备和矿井安全工作。该矿山地质情况非常复杂,高瓦斯、高透水性,煤层不确定性,给开采带来极大困难。他发挥专业所长,边实践、边总结,冒着多种危险,处理多起矿井冒水,塌方地质灾害,有效地避免了重大设备、瓦斯爆燃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直到1978年煤矿移交江山市,
1980年调回家乡,分配到浙江矿山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义乌矿山机械厂)工作至2000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致力于提高职工文化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对职工进行文化基础和技能应知应会操作技术培训,机械工业部要求按统编教材用三到五年时间对职工进行初、中、高级技能实训。他响应号召,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培训,经过三年的努力,职工参加全国统一技能考试,合格率及优秀率在全县企业中名列前茅,他因此获得了职工业余教育全县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针对企业能耗高,跑、冒、滴、漏浪费严重,国家制定了增产而不增能耗,降低单位能耗率的规划,并要求重点企业首先节能增效。他所在企业属于高耗能企业,在金华地区经委组织和领导下,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各生产车间主任商讨改进办法,对于炼钢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大电流冶炼法),按国家要求制订相应能耗指标,并对职工实行奖励,同时强化职工技术操作规范培训,经过近半年实施运行,每吨钢水电耗从原来的900 KWH下降到580-620KWH,其他炉(退火,锻压等)也相应下降能耗20-30%,于是,他被评为金华市节能先进工作者。
在矿机厂工作时,他被聘为国家技术监督局第一届全国矿山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与当时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九研究设计院的张邻康高工合作成功研制了12×2000钢板开卷生产线(钢板卷材一次开卷,剪切,堆垛),攻克了制造、加工工艺、液压控制、铸锻工艺及设计等方面的许多难关,成为矿机厂机械制造历史上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设备制造工程项目。
在义乌矿山机械厂工作期间,94年获省级科技成果(1994机工通字171号)三等奖2项,义乌市科技成果共4项,金华市经委优秀新成果奖2项。担任了义乌市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为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尽了一份应有的责任。
他是一位憨厚、勤恳、好学的人。2000年退休后,他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坚持在机械行业相关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和产品认证工作,帮助那些基础差、底子薄,生产不用图纸,量具不按级别校对,没有按工差要求加工的企业,对企业生产、技术、设备维修人员进行不厌其烦的培训,使企业走上正规,能够稳定生产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期间他还和义乌九三成员一起利用义乌九三科技咨询服务部这一平台为义乌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标准、管理咨询服务。他参加了国家有关部门主办的管理体系认证方面的培训,并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资格,还担任义乌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咨询公司的咨询师,为十余家机械、电子等方面企业提供管理体系认证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