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指导,北京九三王选关怀基金会和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健康中国行•全民心血管健康行动”倡议并发起了中国首个“6-10清晨血压日”。为了提高公众对6点至10点清晨血压的关注和重视,促进医生和患者携手,共同科学测量和管理清晨血压,降低高血压对健康的威胁。在北京召开了媒体沟通会——专家霍勇教授、孙宁玲教授、杨新春教授以及30家媒体出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指出,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血压是不断变化的,其中,早上6:00—10:00这个时间段,血压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到较高水平,绝大多数人会达到一天内最高水平。清晨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猝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发病高峰均在觉醒前后4-6小时内。缺血性脑卒中在清晨时段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风险在早上7-9点间比其他的时段增加70%。遗憾的是,清晨血压升高是促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然而却最易被人忽视。目前,在中国,约60%诊室血压得到控制的患者,清晨血压并未得到控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门诊登记2187例高血压患者,早晨7-10点间测量血压,清晨血压不达标率为54.6%。国外研究显示,清晨血压和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达标率不及50%。控制好清晨血压也就意味着控制好了全天24小时的血压。
霍勇教授强调,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控制好清晨血压也就意味着控制好了全天24小时的血压。通过监测清晨服药前血压,可以很好地判断患者的降压治疗方案是否能真正控制24小时血压。那么如何科学测量清晨血压?主要有3点:要在清晨服药前测量;要在起床1小时内、排空膀胱后测量;要在早餐前坐位测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新春教授表示,控制血压除了养成清晨血压测量习惯、药物治疗,还要改善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限酒、限盐、坚持体育锻炼。
“6-10清晨血压日”之“清晨早班车”活动还陆续在北京、上海、福州、杭州、成都等5城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