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孙元华:创新,永恒的旋律


【人物小档案】孙元华,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2年加入九三学社,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焦炉车辆公司焦炉机械设计院副院长。她主持完成智能化焦炉机械无人化操作、鞍钢化工7米焦炉工程项目(国家863)“新型液压交换机”软硬件电气系统,打破了该领域的国外垄断地位,添补了国内空白。。

有这样一个人。她脸庞光洁白皙,身板清瘦,总是穿着一件灰色工作服出入实验室。她平时话虽不多,但谈起各项焦炉设计创新技术却如数家珍;她的办公室时常空无一人,但在电气系统调试现场,身边总会围着许多请教问题的员工。她就是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焦炉车辆公司焦炉机械设计院副院长孙元华。

在孙元华的字典里,创新是永恒的字眼。她用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书写了一个个焦炉机械电气系统行业的奇迹。特别是近几年,以完全自主创新模式在焦炉机械装备智能化、两化融合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际先进的智能化焦炉机械无人化操作、国际最先进的环保型大容积首钢7.63米焦炉机械电气系统、国内领先的梅钢7米推焦机电气系统、国际唯一的7.63米捣固焦炉机械电气系统…… 一项项创新发明,一项项技术应用,无不饱含孙元华的辛勤汗水。孙元华为国家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特别是完全自主创新的研发成果——鞍钢化工7米焦炉工程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新型液压交换机”软硬件电气系统,打破了该领域国外垄断地位,添补了国内空白,每套直接为国家节约外汇成本近30万欧元,至今为止创造经济效益4000万元。

孙元华主持研发的多项新产品,充分体现了技术先进性,并借鉴电气前沿控制技术,填补国内焦炉机械无人化、焦炉车辆自动定位、操作数据记忆等多项技术空白,对焦炉机械向大型化、智能化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验证和不断完善研发成果,孙元华主动承担多套重点、大型焦炉机械7.63米电气系统现场调试工作,解决了多项技术疑难问题,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新战略的推出,机械装备设计理念发生巨大变化。如何将“自动化”与“数字化+信息化”更好融合?这个问题成为焦炉机械电气行业内密切关注的热点。孙元华所在的大连华锐重工集团也努力建设大型机械装备业的“4S”店,以延伸产业链。

在此背景下,孙元华不仅考虑如何要给国家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也积极思考如何减少操作人员、提高效率。孙元华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无数个深夜里的挑灯研究,无数次面对质疑时的坚持,她就像一个“工匠”,为了实现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的美好愿望,不懈地摸索、不停地打磨。功夫不负有心人。焦炉机械智能化无人化操作技术终于在孙元华的努力下问世了。仅此一项成果,每年为企业节省人员成本近250万元,并大大降低了操作失误率。

2016年,孙元华完成了首钢14台设备协同远程无人化操作及宝钢8台设备的协同无人化操作等焦炉机械智能化提升项目,不仅开创了大型焦炉机械远程智能化控制领域的先河,同时实现了企业减员增效,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受到用户的认可和青睐。

面对竞争激烈和日益饱和的国内外市场,孙元华非常关注焦炉机械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她利用业余时间搜集了大量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性能参数,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焦炉机械发展动态。

为进一步提升国内焦炉机械整体技术水平,孙元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超大容积顶装焦炉技术与装备研发。孙元华没有完全效仿国外高端控制器配置模式,而是另辟蹊径。在遵守严格安全、防爆设计标准前提下,她依据系统实际控制及操作要求设计了性价比适中的控制器,同时增置了现场应急操作模式,有效提高了系统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孙元华设计的这套交换机电气系统第一次实现了新型交换机远程无人操作。

她以单位为家,以焦炉为伴;岁月变迁,时光荏苒,唯有她为理想甘苦付出的精神不变,唯有她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焦炉事业的坚守不变。这就是孙元华,一个守住对电气事业“初心”的普通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