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14)|一家三代同为“九三人”

来源: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    时间:2020-09-21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童年经历和家庭,回忆了家族中的三代九三学社社员,祖姑母苏祖斐是我国小儿科的创始人、儿童营养学创始人,大伯苏肇仁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无线电杂志的创始人,母亲刘世琬是著名的呼吸内科专家,我也在家庭影响下加入了九三学社,脚踏实地,做好小事,带动更多人。

【关键词】九三学社  苏祖斐  前辈 传承   

今天又是一个周末,有时间去养老院看望我大伯,这是自新冠病毒肺炎流行趋于稳定后第一次有机会可以进入养老院。虽然我大伯已96岁高龄,由于疾病影响已完全不认识去看望他的人,但只要是我去看望他,他的前三句话永远是:你好吗?最近忙些什么?“九三”最近有什么工作?他的问话,勾起我对我们家三代“九三人”的回忆。

我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最典型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当我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时,居然还听说有一个叫“九三学社”的(民主党派),加括号的原因是因为在幼年是根本不懂什么政党的,所以更不敢问。大家都知道越是不懂又不敢问的事就越记得住,这个秘密在我心中一藏就是二十多年。

那个隐藏的秘密起始于我的祖姑母。她是一位儿科医生,托她的福,我从小没怎么进过医院,小毛小病她都会为我们解决。她让我知道了医生的重要性,正是因为经常走动,在她家总是能碰到很多大人们在谈些工作上的事,“九三学社”也是从那里听来的。虽然年幼无知,但觉得他们都是些了不起的好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在“文革”期间有闲学了几年毛笔字,促使我与祖姑母的交流就增多了,她经常让我帮她把讲稿誊写在白报纸上,供她讲学用,(这就是当年的PPT),就这样我成了她的第一个学员,(虽然后来我放弃了医学院)。她严谨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及为社会的贡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等我长大了,终于证明我小时候的判断是正确的。

她就是我国小儿科的创始人、儿童营养学创始人苏祖斐教授,她于1935年接受颜福庆院长的邀请来到湖南湘雅医学院,创立了我国第一个专业儿科;1937年,上海中山医院建院,恰逢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专家访华,经富文寿先生介绍,与波士顿儿童医院联系后,她获邀赴美进修。此时八一三暴发,苏祖斐决定放弃赴美进修,留在上海为难童服务。1937年12月,富文寿先生组织了难童医院,邀请苏祖斐主持医务,我国首家儿童医院从此诞生。1947年,她赴纽约大学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博士后回国成立了上海市儿童医院。1978年,在她80岁之际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儿童营养研究室。解放初,选举上海市各界人大代表,医务界有20个名额,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推举苏祖斐为代表,自第一界当选后连任至第五届粉碎“四人帮”后,而后当选第七届和第八届人大代表。

1950年,普选全国科学代表大会代表,苏祖斐当选赴京参加全国科学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朱德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会后成立了科学联合会。苏祖斐是唯一女性委员。

中华医学会成立于1932年,1950年在解放后召开的全体代表大会上苏祖斐被推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理事(1950年至1985年:理事;1985年后:名誉顾问)。195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召开,苏祖斐被推举为副主委,1985年后任名誉顾问。

1950年冬,苏祖斐被选为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会长,此时上海会员800余名,居全国地方分会之首。1950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成立,苏祖斐作为主席团成员出席并担任委员,自1986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回复后,担任名誉顾问。1957年,全国妇联召开第三届大会,推举苏祖斐为代表及执委。

上海市科学联合会成立不久即改组为上海科学技术协会,苏祖斐被选为委员,后又连任二届,至1986年退出。自解放初,苏祖斐即为上海红十字会理事。

1956年,苏祖斐加入九三学社,并当选为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委员,直至1987年,主动恳请换届时不再任职,1988年起为顾问。

中国营养学会于1981年成为一级学会,苏祖斐被推举为荣誉理事。作为上海生化学会会员,她被推举为副会长,后任顾问,同时担任上海营养学会顾问,是全国第一个地方营养学会。1986年,宋庆龄基金会成立,推选苏祖斐为理事。1984年起担任《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编委委员。于1985年在她87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7年,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成立,推举苏祖斐为名誉副会长。1989年起担任全国儿童食品学会营养临床学组顾问,同年担任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会理事。1989年苏祖斐发起创立上海少年儿童营养基金会,1999年更名为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

小秘密始于幼年,长于少年。当我刚开始上学懂点事了,“文革”开始了。在“文革”中我被扫地出门,寄宿于我大伯苏肇仁家,一住就是十多年。在这期间我大伯白天要挨批判,但晚上还在家做研究、写文章,居然是用英文的,了不起啊!也就这样,开始了我对英文的学习,起初帮着打字(用英文打字机)。最后,我在“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时放弃了医学院的学习而改为机械工程专业。后来,我才知道我大伯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无线电杂志的创始人,上海力学学会的理事,并且还是九三学社解放后入社的老社员。今天,他已经是九十六岁高龄了,碰到我时九三学社的工作是他永远的话题。

因为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独苗,从小到大没有和父母亲一起生活过,有幸在九十年代初期赴北京工作,与他们共同生活了四年时间。我母亲也是一名医生,我也只知道她是医生和教授,当时只看她忙进忙出,白天看病,下班回家写书,而我帮她接的电话却都是不同行业的人。原来我母亲于1985年就加入了九三学社,她对社会问题的预判能力令我惊讶,九十年代就在研究医患关系、医药关系。2002年前就在研究应急体系及应急教育问题。2003年SARS爆发期间,作为最早获得国务院津贴的呼吸内科专家,她不分昼夜,始终工作在电话上(由于健康原因),为全国各地的医疗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她对于工作的执着精神是我的榜样,她这样忘我地工作直至2007年离开我们。期间与癌症斗争了36年,手术了二十余次。她就是九三学社北京市第八届副主委、北京市政协第八届常委会委员、著名的呼吸内科专家刘世琬女士。

作为九三学社的前辈,他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该讲讲我自己了,也许我在他们眼中什么都不是,但是我还是跟着他们的步伐加入了“九三学社”。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工作者,我自2000年回国即联合有志者创建了上海慧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有意将与国际接轨的先进制造运营管理体系引入国内的制造型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协助制造型企业走向“中国制造2025”,虽然这二十年来经历了各种磨难,但是信念始终不变,坚持正确地引导企业少走弯路,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数字化道路。

在这些年里,我始终跟随着前辈的步伐,通过努力,分别担任静安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静安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静安区分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九三学社上海市静安区区第七、八届委员会委员,并被国家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和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商会聘为“标准化引领中国管理咨询服务业发展促进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我不知道父辈们对我的期望是什么,但我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把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好,当然最好还能够影响到一些人。在新时代如何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为国家做一些微薄的贡献将始终伴随着我。

特此献给九三学社成立七十五周年。(作者  苏基杰  上海慧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