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 密码:
>> 专题 >> 防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九三学社在行动 >> 九三学社在行动
黑龙江省直六支社社员王晓丽援鄂归来讲述心路历程
发布日期:2020-04-19 来源: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

日前,黑龙江省直六支社社员王晓丽援鄂凯旋归来,结束隔离休整,重新投入工作岗位。她通过微信与社员们分享了这次援鄂的心路历程。

王晓丽说,自己2月17日接到援鄂通知、19日出发到武汉。当时武汉疫情极为严峻,当真正踏上征程那一刻才理解“逆行”的滋味。不过,想到自己当医生的职责,想到党派成员的担当,自己反而放松了心情。领导同事、亲朋好友以及社员们刷满了微信群的鼓励、嘱托及祝福,激励自己增添了必胜的信心。

说到自己剪短了长发出征,王晓丽感触地说,当时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舍不得啊!但为了工作安全,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战疫中,感觉很值得。

王晓丽说,回忆起在武汉这33天的经历,仿佛就在眼前。防护服过去从来没有穿过,刚到武汉上班时,穿上它不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N95口罩密封好戴着有些缺氧,加上护目镜全身密不透风,工作起来特别是和病人沟通,喘气都很粗、说话比较累,甚至有眼冒金星、面部搔痒、头晕头痛的感觉,种种不适,只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忍忍忍!坚持坚持再坚持!事实证明,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人的毅力能战胜一切。

2月24日,王晓丽所在团队接管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第十病区,包括她在内的三人小组打头阵,进入陌生而高危的诊疗环境,面对语言有障碍而又焦虑的患者,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但她努力压制内心的慌乱,克服各种困难安排好每一位患者的治疗。

一位91岁的女性患者是被养老院送来的,入院时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还伴有低热、咳嗽、腹泻,体质消瘦、反应迟钝,大家非常担心如此高龄机体状况不好是否能挺过这一关。所以,在治疗上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经过精心治疗,老人被成功治愈,极大鼓舞了团队的士气。

可另一名85岁的男性患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他入院时的状态非常不好,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因此治疗上倍加用心,但老人最后还是呼吸衰竭离世。那天,大家情绪一度低落,全体医护人员在微信群里默哀。之后又马上调整状态,认真研究讨论病例、总结经验教训,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他患者的救治中。

最难忘接诊的一名双目失明的老年女性患者,由于突患疾病和行动不便,入院时老人心情十分焦虑,不断地呼唤医生和护士,对治疗也不太不配合。看得出老人心理上的恐慌,于是,王晓丽就陪她聊天,进行心理疏导,老人说没有手机无法和家里联系,王晓丽就用自己手机拨通他老伴的电话,让老两口通话聊天,老人不但受到感动,也安心配合治疗。当得知要王晓丽要撤离武汉时,老人十分不舍哽咽道:“我眼睛虽然看不见,但是耳朵能听到,你们东北口音听上去是那么亲切,真舍不得你们走啊!”

其实,当时医院接诊的患者大都年纪比较大、基础疾病多、身体状态差,他们对医生充满了期待和信任,王晓丽每次查房,患者都希望和她多聊聊天,但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黑龙江人!”王晓丽说,这里能够感受到患者对医生那种浓浓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感谢,甚至没法用语言形容。

最令王晓丽感动的是返程时的情景,当时武汉还没有解封,好多武汉民众都在居民楼上呐喊,不断地挥手示意,难忘的是武汉市政府组织了热烈的欢送仪式,志愿者们自发地给每人一只精美可爱的小面人,捧上鲜花。看着车队外边挥手的人群,看着他们高喊的样子,看着武汉街道越来越多的车辆和行人,王晓丽感觉自己在武汉这一个多月虽然很艰辛,但是太值得了。当武汉中心医院从车旁闪过、逐渐消失,大家的眼泪禁不住的流下来,心里涌起了深深的留恋和不舍——武汉人的坚强、乐观、勇敢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汉抗过了这一关,经得住考验,不愧为英雄的城市,王晓丽为自己到过这里,曾经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而骄傲和自豪。

有人问,在武汉想念家人吗?家人担心吗?这是肯定的。王晓丽有一个6岁的女儿,每当通话,女儿第一句话就说:“妈妈,我想你,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听得她心酸,每次都想流泪,但她拼命忍住,想做坚强勇敢的妈妈,希望成为女儿的榜样和骄傲。为争取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抵抗危险环境,更好地完成任务,王晓丽尽量忍着不和孩子通话。她说,这段时间对家人的亏欠还是挺多的,春节就没休息,一直在加班,从没好好陪家人,他们天天提心掉胆,爱人从知道王晓丽要去武汉开始,三天没睡觉,默默地给王晓丽准备行李,事无巨细地备足所有用品,不停地叮嘱,虽然担心,但还是全力支持。

隔离结束之后,王晓丽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家看女儿,很想带她好好玩几天。王晓丽的父亲已经有70多岁高龄,身体不好,为不让父亲担心,她甚至没告诉父亲去武汉,撒谎说在单位出发热门诊,需要与家人隔离。回哈后才告诉了父亲实情,老人家沉默了半天说:“我为有你这样的女儿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医生,国家需要时,你就得上!”

总结这次援鄂历程,王晓丽说,自己不但参加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更得到了一次淬炼,业务水平和组织观念都有所提高,今后将更加努力的工作,不辜负组织的培养,更好地回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