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 密码:
>> 专题 >> 防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九三学社在行动 >> 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感受华西九三人坚守的力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九三人在行动之一百四十四
发布日期:2020-03-30 来源:九三学社四川省委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白衣如雪,目光如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汹涌,防控形势严峻,他们是人民群众与病魔之间最坚固的堡垒,他们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他们或奔赴湖北,或留在各省,但一样牢记着从医的初心,坚守阵地。他们中的九三学社社员,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民主、科学的九三宗旨,用医者仁心谱写着守护生命的赞歌,体现着新时代九三人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鲜活、生动,他们可爱、可敬。

本期,继续为大家介绍九三人的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奋力阻击,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两个多月前,当成都张灯结彩,准备喜迎新年时,34名华西临床一线的九三社员纷纷取消休假、取消行程、朝着疫情逆行而上,以专业和奉献救助病患、守护家园,书写了最美的医者担当。

范 红 九三学社四川大学华西支社社员、川大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科研主任、一级专家、教授

当新冠疫情突发,四川省拉响一级响应警报时,范红立即取消休假,返回医院恢复了门诊,成为华西医院最早一批恢复门诊的一级专家。

“华西的呼吸与危重症科,是国家卫健委在中国西部地区部署的国家级危急重症诊疗中心。疫情当前,呼吸科医生当勇挑重担。”她报名请战出征武汉,却等来留守四川的命令。

四川省成立“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范红作为呼吸科、危重症、感染领域的著名专家,荣列专家组成员。

两个多月来,范红昼夜坚守岗位。她不惧感染风险,到医院隔离病区参与新冠肺炎病人多学科诊断讨论,到发热门诊排查疑难病人,在5G远程会诊室为四川和武汉两地的华西医疗队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在科室参加急诊、抢救,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她参与了四川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确诊,指导治愈了四川首例高于国家标准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门诊接诊600多名患者;坐镇华西网络问诊平台,向500多名患者提供远程咨询。

从春节直到现在,门诊、会诊、急诊、抢救……没日没夜的连轴转,生性沉静的范红从不言累。

华西医院救治专家组在远程会诊

守护四川,支援武汉,范红深知责任重大。她专业精深,胆大心细,不断总结急症、危重症救治经验,完善救治方案;不断优化对不典型新冠病人的鉴别方法,提高排查效率。

“这是一个新病毒,我们必须既谨慎又高效,用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方法,救治患者,帮助患者康复,科学打好这场防疫战!”

范红非常低调,查遍四川大学和华西医院的网站和公众号,很难发现她的踪影,但她却是实实在在的战“疫”专家、抗击新冠肺炎的勇士,不仅为四川,而且为武汉,做出了杰出贡献。

百度范红,低调的她拥有一串响当当的学术头衔: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感染与结核学组组长

中国成人肺部感染CAP、HAP/VAP指南修订核心专家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呼吸系感染工作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感染管理质控分会首届委员会感染诊治与合理用药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药学会抗感染药物评价组常务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控制分会委员

国际上首位报道中国大陆有关CA-MRSA分子分型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的临床研究者

……

蒲 丹 九三学社四川大学华西支社社员、川大华西医院临床技能中心主任、呼吸内科副教授

农历新年前,成都尚且沉浸在迎接新年的氛围中,蒲丹却早早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医院是病毒最容易传播的地方,我们必须提前进入战备状态,提前开展好培训,增强医护人员院感意识,提高防护技能和救治水平,这对于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都至关重要!”

1月17日,蒲丹带领团队开展首次医院发热门诊医师的新冠肺炎防治与个人防护培训。

1月21日,蒲丹团队对医院急诊、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后备人员,呼吸与危重整医学科、感染科等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之后,又分批次对124名华西援鄂医疗队进行专门培训。

“我们一般采取基本理论知识、隔离病区情景模拟技能训练及疫区消毒、防护、沟通技巧等培训模式,就新冠肺炎最新诊疗方案、最新院感防控指南、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管理流程、个人防护技能等系统训练培训。”蒲丹介绍道。

蒲丹团队在进行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培训

随着国家疫情形势日益严峻,各大医院疫情防控压力越来越大,院感管理和防护技能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让华西的优质资源惠及更多医院、更多人们,蒲丹团队将培训的范围扩大至全国的华西医联体医院、成都各社区医院、在校医学生和广大人民群众。

截止3月23日,蒲丹团队利用华西线上平台培训华西职工5827人次,本科生数千人、研究生800余人,华西医联体医院100多家,非联盟医院200多家,成都各社区医院等,共计3818人次;线下培训近1000人次;通过华西微信公众号对社会公众新冠防护技能科普近11.4万人次。

“我们将继续开展本院职工、社区、基层医生、医学生和社会公众的线上线下培训。多层次、多维度,下沉华西优质新冠疫情防护技能培训资源,为所有一线工作者、后勤、基层、社区医务人员及普通民众等的疫情防控技能保驾护航,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王文志 九三学社四川大学华西支社社员、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医师

“您好,来测一下体温。”

“您哪儿不舒服?有哪些症状?”

“您最近有没有接触过来自武汉的人员?”

……

如果说医院是这次疫情的战场,那么发热门诊就是这场战“疫”的前沿阵地。

当疫情来袭,在外休假的王文志立即返回成都,并申请去感染风险高的发热门诊值守。

发热门诊,24小时值班。王文志需要严格按照防护标准身着隔离衣、佩戴护目镜和口罩,每接诊一个患者都进行通风和消毒。吃饭时间更是不固定,只能在没有患者时插空进行。常常是午饭时间发热患者来看门诊,王文志赶紧问诊、记录、抽血,带去做CT等各种检查,忙完已是下午2点过,面对她的只有放在桌上的冷饭。

王文志在医院发热门诊前

除了当好疫情防控的“前哨”,王文志还是发热门诊的“法官”。

作为华西第四医院新冠肺炎专家诊断组成员,王文志肩负着判读是否为疑似或确诊患者的任务。

“压力山大!诊断组必须准确判定是否需要上报,误诊漏诊都会给成都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王文志直言,“我们在诊断组微信群里看病史、检查结果、胸部CT等,提出意见,综合考虑后再决定需不需要上报。经常深夜都有发热病人需要会诊,所以过去两个月,我们的手机都不敢关机,睡觉也很警醒。”

疫情发生以来,华西第四医院抽调了重症、呼吸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医院人手变得有些紧张。王文志成了多面手,既要守好“前哨”,又要当好“法官”,在处理完发热门诊病人后,还要登录医院抗冠义诊网,为广大市民提供医疗咨询,安抚恐慌焦虑情绪。

即便如此繁忙,王文志的骨质疏松科门诊依然照常开放,从未有一天间断。“留下来,就是为了多承担,这样医院才能正常运行,患者才能及时得到治疗。”

陈德才 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副主委、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华西龙泉医院)院长、川大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一级专家、教授

春节至今,陈德才一直在龙泉驿坚守。他是龙泉驿区疫情防控的“核心智囊”,是龙泉驿老百姓心中的“硬核”院长。

“龙泉驿区是成都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汽车产业密布,外来务工人员多、流动性大、人口密集,加之春运在即,若不严阵以待,防治传染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华西龙泉医院是龙泉驿区唯一的三级综合医院,倘若疫情袭来,医院要担负起保障龙泉驿区一方百姓生命安全的重任。”

……

自武汉出现零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道以来,专业直觉和职业责任心让陈德才格外重视。

他未雨绸缪,牵头成立区域中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周密部署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向区委区政府建议加强“社区横向+行业纵向”严密防控管理,扩大外地来蓉人员疑似患者筛查面,不漏掉一个感染源,以防止疫情在全区扩散。

当四川一级响应警报拉响,陈德才立即组织专家团队选定独立于主院区且通风情况较好、常住人口较少的发热留观集中收治点,推行三级预检分诊制度,科学分流普通病患、发热病患和疑似病患;最大限度的做好防护物资统筹,在充分保障本院职工个人防护的基础上,还为龙泉驿区各级医疗机构、华西其他领办医院统筹防护物资。

陈德才(左3)检查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准备情况

“漏诊一个病人,就会带来更多人的感染,带来防控的受挫!”陈德才时刻叮嘱医护人员。

为了确保0漏诊0误诊,他密切关注国家疫情发展态势,超前提出“对可疑人员实施三周及以上更为稳妥和安全的隔离观察期”“核酸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性,提请高度重视核酸检测质量把控”等及时、宝贵的建议,不仅帮助龙泉驿区有效战“疫”,还为国家和四川党委政府防疫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仅如此,他积极探索实践,让医院迅速具备独立开展核酸检测的能力;充分利用华西远程教学课程、视频会议和5G平台,开展多学科培训,帮助医护人员精准解读新冠肺炎诊疗和防控方案,逐步实现与华西医院同质化的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

疫情肆虐的两个多月,整个龙泉驿区仅4例确诊、医护人员0感染、无二代病例……陈德才日夜奔忙、倾力献策,以自己的专业“硬核”,交出了令人称赞的战“疫”成绩,有力确保了龙泉驿区安全复工复产,老百姓放心出行。

特别温暖的华西九三大家庭

九三学社四川大学华西支社春节看望慰问老社员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华西九三人始终将希波拉底誓言铭记于心间,将医者的使命践行于脚下。